喜迁莺.和余义夫行边闻捷

淮山秋晓。问西风几度,雁云蛩草。

铁色骢骄,金花袍窄,未觉塞垣寒早。

笳鼓声中晴色,一羽不飞边报。

君莫道,怎乾坤许大,英雄能少。谈笑。

鸣镝处,生缚胡雏,烽火传音耗。

漠漠寒沙,荒荒残照,正恐不劳深讨。

但喜欢迎马首,犹是中原遗老。

关何事,待归来细话,一尊倾倒。

形式: 词牌: 喜迁莺

翻译

淮山秋晨,询问西风已过几度,雁南飞,草丛中的虫鸣声起。
身着铁色骏马和窄小金花战袍,还未感到边塞的寒冷提早来临。
在晴朗的鼓角声中,没有一只飞鸟带来边境的消息。
别说什么广阔天地,英雄稀少,只需谈笑间。
箭矢飞过之处,俘虏敌人的幼子,烽火传递着战况消耗的消息。
广袤的寒冷沙漠,落日余晖下,只担心战争不会轻易结束。
我只愿迎接你的马首,如同中原遗民期待回归。
这些都不重要,等你回来后,我们再慢慢畅饮一番。

注释

淮山:淮河之山,代指北方边塞。
雁云:大雁南飞的云彩,象征季节更迭。
笳鼓:古代军中的乐器,此处指战争氛围。
胡雏:敌方的年轻人,可能指敌军将领。
烽火:古代传递紧急军情的信号。
中原遗老:流落在外的中原人。
倾倒:畅饮,倾尽酒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清晨的淮山景象,以及对英雄豪迈情怀的表达。诗人通过问西风、雁云、蛩草,表现出对自然界变化的关注和对英雄事迹的追寻。在铁色骢马与金花袍窄之间,透露出一丝未觉寒冷与边塞生活的苛刻。笳鼓声中晴色的描述,则显现了战争氛围下的明朗天气,以及边关紧张的战报传递。

“君莫道,怎乾坤许大,英雄能少。”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英雄豪迈精神的赞美和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对当前时局的无奈与感慨。下文“谈笑”之后,诗意转折,通过鸣镝处的生缚胡雏、烽火传音耗,勾勒出战争的残酷和边疆的荒凉。

“漠漠寒沙,荒荒残照,正恐不劳深讨。”这几句诗描绘了边塞的萧瑟景象,以及对战争劳苦与深入探讨的忧虑。最后,“但喜欢迎马首,犹是中原遗老。”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怀念和对英雄事迹的追忆。

整首诗语言雄浑,意境辽阔,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与思想,也体现了宋代词风的一种独特韵味。

收录诗词(1488)

方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字:巨山
  • 号:秋崖
  •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9~1262

相关古诗词

最高楼(其一)壬寅生日

溪南北,本自一渔舟。烟雨几盟鸥。

白鱼不负鸬鹚杓,青蓑不减鹔鹴裘。

怎无端,贪射策,觅封侯。既不似、古人能识字。

又不似、今人能识事。空老去,自宜休。

帝乡五十六朝暮,人间四十四春秋。

问何如,茅一把,橘千头。

形式: 词牌: 最高楼

最高楼(其三)和人投赠

秋崖底,云卧欲生苔。无梦到公台。

有月锄、晓带乌犍去,与烟蓑、夜钓白鱼来。

问谁能,供酒料,办诗材。君莫笑、闲忙棋得势。

也莫笑、浮湛渔得计。胸次老,雪崔嵬。

付老夫、小小鸬鹚杓,尽诸公、衮衮凤凰台。

且容侬,多种竹,剩栽梅。

形式: 词牌: 最高楼

最高楼(其二)寿黄宰七月十六日

朝元了,万鹤放班回。携月下天来。

初平家看青羊石,滕王阁醉绿螺杯。

试鸣琴,花荡漾,玉崔嵬。前十日、鹊桥飞宝镫。

后一月、兔奁开玉镜。秋色净,夜徘徊。

申从五岳三光出,亥将二首六身排。

问何其,餐沆瀣,燕蓬莱。

形式: 词牌: 最高楼

催雪

作笺拟上朝元殿,为说梅须雪转香。

杯隽已生诗意思,砚寒更作夜商量。

轻明玉费天工巧,顷刻花催帝子忙。

醉梦蓬莱宫阙冷,共题新曲按霓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