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忽传群盗下淮濒,又逐黄州韩使君。
却望长安在天上,愁看天际有孤云。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宋次良的作品,名为《感时(其二)》。诗中通过对群盗侵扰和官员逃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乱世之中的不平与忧虑之情。
“忽传群盗下淮濒,又逐黄州韩使君。”
这里“忽”字表现出突发事件的突然性,群盗的行动如同惊涛骇浪,迅速蔓延。淮濒即指江南的淮河流域,而黄州则是历史上的一个地方官名,这两处地点的提及,映射出战乱之中的混乱与无序。
“却望长安在天上,愁看天际有孤云。”
诗人在这里通过对长安(唐代都城)的眺望,表达了对往昔盛世的怀念。长安作为古都,不仅是物质上的繁华,更承载着文化与政治的光辉。而“愁看天际有孤云”则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写照,那一抹孤云仿佛象征了诗人的孤独与忧思。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抒发了诗人对于动荡时局的无奈和哀愁,同时也透露出对久远往昔之美好生活的一份怀念。
不详
伤春那得易为情,世味年来一一更。
驰马弯弓今日事,儒冠深觉误平生。
杖策山隈亦水滨,閒中未害饱经纶。
何曾寂寞嵌岩里,惯著风流廊庙人。
竹户茅檐一径斜,清樽黄卷定生涯。
溪山胜处春长在,却放朱藤一半花。
斜窗短屋傍残晖,宴坐萧然老布衣。
枯淡生涯一枝足,世间惊鹊误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