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鹧鸪天·病中清明,不能省墓,为之怅然》由清代诗人杨玉衔所作,描绘了病中清明时节无法前往祭扫先人墓地的哀伤与感慨。
首句“新种松孙未化龙”,以松树的新生喻指生命的延续,但“未化龙”则暗示着生命的遗憾与未竟之志。接着“寻常马鬣去年封”,通过描述去年封土的寻常景象,引出对往昔清明祭扫的回忆,同时也预示着今年因病无法亲至墓前的无奈。
“年时客思清明后,今日魔缠病榻中”,将时间的对比与个人境遇的转变巧妙融合,表达了从清明时节的客思到如今病卧榻上的落寞,情感深沉而细腻。
“生事悫,祭仪封”,点明了生活的朴实与祭扫仪式的庄重,强调了对先人的尊重与怀念。然而,“终天犹恨海深同”,表达了深深的遗憾与无法弥补的痛楚,如同大海般的深邃,难以触及。
最后,“鹧鸪声里牛羊垄,况欠钱灰飏絮风”,以自然界的景象作为背景,鹧鸪的啼鸣、牛羊的低语,与飘扬的柳絮一同构成了一幅凄美的画面,进一步渲染了病中清明的哀愁与孤独感。同时,“况欠钱灰”这一细节,可能暗含了未能完成的祭祀仪式,增加了诗篇的哀婉之情。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病中清明时节的特殊心境,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情感真挚,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