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物

黄河不信从天下,济水那知有伏流。

自古乾坤合神化,空将简牍费冥搜。

张华博物身终死,邹衍谈天舌竟休。

我亦从今销绮语,春风碧眼玩沙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观物》是元代诗人袁桷所作,通过对比黄河与济水的不同特性,以及对历史人物张华和邹衍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智慧的深刻思考。

首联“黄河不信从天下,济水那知有伏流”以黄河的奔腾不羁与济水的深沉内敛为喻,黄河象征着自然界的雄浑力量,而济水则代表了内在的深邃与隐秘。这里不仅描绘了两种水流的不同特质,也暗含了对自然界多样性的赞叹。

颔联“自古乾坤合神化,空将简牍费冥搜”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与宇宙奥秘的探索主题。乾坤合神化,指的是天地万物的生成与变化都是宇宙自然法则的体现,而简牍费冥搜,则是说人类试图理解和记录这些自然现象时的艰辛与努力。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知识探索的不懈追求。

颈联“张华博物身终死,邹衍谈天舌竟休”引用了两位古代智者的典故。张华是晋朝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博学多才;邹衍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以谈论天道著称。这两句表达了对过去智者们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知识的传承与时间的流逝,以及人类对宇宙真理的探索永远在路上。

尾联“我亦从今销绮语,春风碧眼玩沙鸥”则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流露。诗人决定从今以后减少华丽辞藻的使用,转而以更加平实的语言去观察和欣赏自然之美,如春风中碧眼观赏沙鸥飞翔。这既是对前文思想的总结,也是诗人对生活态度的一种转变,强调了回归自然、简单生活的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情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知识探索和生活态度的反思。

收录诗词(330)

袁桷(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字:伯长
  • 号:清容居士
  • 籍贯:庆元路鄞县
  • 生卒年:1266—1327

相关古诗词

玉堂合欢花初开郑潜昭率同院赋诗次韵

一树高花冠玉堂,知时舒卷欲云翔。

马嘶不动游缨耸,雉尾初开翠扇张。

旧渴未须餐玉屑,嘉名端合纪青裳。

云窗雾冷文书静,留取馀清散远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观閒閒斋红梅次苏公姿字韵二首(其一)

腊底飞霙瑞已迟,天将绛雪报清时。

施朱可是良工手,补衮端归大雅姿。

溜溜温泉传赐浴,斑斑辱井愧沦肌。

闭门已觉寒如许,回首江南竹外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观閒閒斋红梅次苏公姿字韵二首(其二)

云閤香温睡觉迟,不堪残角晓钟时。

玉妃琼屑难为从,青女铅华敢弄姿。

可怪鲛绡能幻色,谁将猩血解填肌。

团团似就回文锦,薄暮凝愁下翠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次韵仲章舟中思南湖

绿阴浓处彩毫挥,忽忆春残理棹归。

约略晚花团锦幄,招邀稚笋试斑衣。

长年客影如云度,五月湖光似雪飞。

从此清林供笑傲,莫看回雁损天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