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傍草

野火燎荒原,霜雪日皓皓。

牛羊无可噍,众绿就枯槁。

天地心不泯,根芽蛰深杳。

春风一披拂,颜色还媚好。

如何被兵地,黎庶不自保。

高门先破碎,大屋例倾倒。

间或遇茅舍,呻吟遗稚老。

常恐马蹄响,无罪被擒讨。

逃奔深谷中,又惧虎狼咬。

一朝稍苏息,追胥复纷扰。

微言告者谁,劝我宿须早。

人生值艰难,不如路傍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争带来的荒凉与毁灭景象,反映了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的现实。开篇“野火燎荒原,霜雪日皓皓”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自然现象,勾勒出一幅荒凉萧瑟的画面。牛羊无处可食,草木都已枯槁,可见战乱之中生灵涂炭。

“天地心不泯,根芽蛰深杳”则是诗人对自然界仍有希望的表达,即使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天地间还是有生的希望,植物的根和芽依然躲藏在土中等待春天的到来。

紧接着,“春风一披拂,颜色还媚好”则是对自然界仍旧美好的赞颂,尽管战火已经破坏了一切,但春风仍能唤醒大地,让枯萎之物重新焕发活力。

然而,战争的阴影无法避免,“如何被兵地,黎庶不自保”表现了人民在战争中失去安全的无奈。接着“高门先破碎,大屋例倾倒”则是对战乱导致的房屋破坏与家园毁灭的描写。

诗人继续描述灾难中的景象:“间或遇茅舍,呻吟遗稚老。”茅屋是贫民的住所,而在这里看到的是失去家园、孤苦无依的老弱之人,他们的哀鸣声中充满了无尽的悲凉。

“常恐马蹄响,无罪被擒讨”表达了人民对战争中军队到来的恐惧,哪怕是无辜之民,也可能因为战乱而遭受牵连和迫害。诗人在“逃奔深谷中,又惧虎狼咬”中描绘了人们在寻找避难所的过程中,还要担忧野兽的威胁,生存的困境。

最后,“一朝稍苏息,追胥复纷扰”表达了战争虽暂时平息,但恐怖与混乱依然如影随形。诗人在“微言告者谁,劝我宿须早”中发出呼吁,有谁能倾听这哀求之声,提醒自己及早寻找安全的避难所。

全诗结束于“人生值艰难,不如路傍草”,这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悲观表达。在战乱与苦难面前,连路边的小草都不复存在了。通过这样的比喻,诗人强调了战争带来的毁灭性和无情。

这首诗充满了对战争灾难的深刻反思和对生命尊严的哀悼,是一篇描写战乱之苦、抒发个人悲凉情感的杰作。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频至子由书斋追记游事

行山稍已倦,径作坦腹卧。

茗至即仰啜,即复起端坐。

拓窗眼豁然,如见天宇大。

金碧何太丽,玉雪不受涴。

向来宴豢人,魂兮复谁些。

积沙东西移,怒潮日夜簸。

烟表越树细,云端海鹊过。

人生仅如尺,倏忽分寸挫。

万古一悲歌,悲歌孰予和。

形式: 古风 押[个]韵

漫兴九首(其八)

兴赋雍容诵麦陂,徐徐别颐用金椎。

通身都是藏污罪,揖让如仪解说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漫兴九首(其四)

半落酴醾雪,微舒芍药丹。

薰风交割近,特地更春寒。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寒]韵

缫丝吟

行役过桑野,适值丝事成。

缫者无劳色,缫车无怨声。

彼美冶容子,高楼吹玉笙。

一夕缺俪偶,愤切含离情。

被绮食珍鼎,迭欲生骄盈。

蚕妇虽褴缕,君子未可轻。

所以不可轻,能保秋霜贞。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