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潘音对杨侍郎的悼念之作。诗中以“屈指汉遗老”开篇,表达了对杨侍郎作为汉代遗留之贤者的敬仰之情。接着,“如君复几何”一句,既是对杨侍郎独特才能与品德的赞美,也暗含了对其逝世的哀痛。
“凤池冠剑近,铃阁典章多”两句,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杨侍郎比作接近朝廷核心、掌握重要职务的官员,同时强调他在治理国家、制定法律方面贡献颇丰。这不仅展现了杨侍郎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也体现了其在国家治理中的卓越能力。
“国已成禾黍,人还隐薜萝”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暗示国家虽已衰败,但仍有隐士选择退隐山林,保持内心的宁静与高洁。这里既有对国家现状的感慨,也有对杨侍郎品格的颂扬,即即便在动荡之时,仍能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
最后,“那堪川上水,东逝乏回波”以流水东去、无法回头为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生命不可逆转的无奈与哀愁,同时也寄托了对杨侍郎英年早逝的深深惋惜。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杨侍郎生前事迹的追忆与逝世后的哀悼,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