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内苑西僧演教

佛殿开,公车来,幢幡导引法鼓催。

天人献贡金沙街,天女散花琼瑶台。

台前行列诸宝树,一树一叶生甘露,琳琅树摆天风度。

风度钧天和雅音,雅音演畅欢人心。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佛殿中的一场宗教仪式,充满了浓厚的佛教氛围与华丽的想象。首先,诗人以“佛殿开,公车来”开篇,形象地展现了仪式开始时的庄重与隆重,仿佛有公车(可能象征着官方或重要人物)前来参与这一神圣的活动。接着,“幢幡导引法鼓催”描绘了仪式的前导部分,通过幢幡(佛教中的旗帜)的引导和法鼓(佛教仪式中常用的乐器)的节奏,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庄严的气氛。

“天人献贡金沙街,天女散花琼瑶台”则进一步渲染了仪式的华美与神秘,天人们献上珍贵的金沙,天女们在台上洒下如珍珠般的花朵,这些细节不仅体现了对仪式的尊重与敬畏,也暗示了佛教中对纯净、美好事物的追求。

“台前行列诸宝树,一树一叶生甘露,琳琅树摆天风度”描述了台上排列着各种宝树,每棵树上都有一片能滴下甘露的叶子,而琳琅树在天风的吹拂下展现出其独特的风度。这里不仅运用了丰富的自然元素,还融入了佛教中关于净化心灵、获得解脱的意象,强调了仪式的神圣性和对精神层面的提升。

最后,“风度钧天和雅音,雅音演畅欢人心”总结了整个场景,指出天风带来了和谐雅致的音乐,这音乐不仅悦耳动听,更能够触动人心,带来内心的欢愉和平静。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仪式的美学价值,也体现了佛教文化中追求内心和谐与精神愉悦的理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将佛教仪式的庄严、华美与精神内涵展现出来,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和深刻哲思的作品。

收录诗词(163)

谢承举(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月子河即景

风便小舸轻如楂,中流浪平无惊嗟。

溪女捕鱼水禽起,野叟赛神村鼓挝。

丹书剥壁见古庙,鸡犬上树知人家。

秋江景物看不厌,霜菊挂岩开紫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登崇道观明阁看山

一月在船怀抱恶,昼夜风涛怒驱作。

文江东岸烟霞居,上濑囊厢暂停泊。

幽人款接礼数倍,便叱山童扫高阁。

石床稳帖憩尘梦,古窦清冷缨可濯。

光摇树色开几屏,香籁松花堕帘幕。

敲金呖喨杂灵籁,碎玉铿锵响檐铎。

冯夷玉女翻云旗,白昼虚空奏天乐。

幽閒境界纵坦放,前日惊惶都忘却。

豪来欢剧欲起舞,狂语惊飞满林雀。

大舒双手弄日月,长笑一声振寥廓。

开窗遥见江上山,紫翠高低眼分豁。

幽人巨细向我说,上极危巅下阴壑。

东南云是中华山,半夜仙灯光闪烁。

崆峒西抱北太平,隐约仙居在冥寞。

天皇椎破混沌窍,此山挥指神斧凿。

轰雷走电腾朱龙,微月寒风下秋鹤。

赤日杲杲海底明,苍雪纷纷峰顶落。

轩昂势可敌昆崙,突兀恐不让庐霍。

我生素抱山水癖,处处名山俱领略。

曾跨君山浮洞庭,驾驭罡风遍衡岳。

昨来彭蠡访五老,呼吸瀑布醒醉渴。

纵是滴泉与片石,一一穷搜无落莫。

今过文江对此山,便欲翱翔蹑双屩。

幽人为言路颠蹶,壁立群峰难着脚。

当中更险大西岭,独耸孤形颇危削。

十年惟此是奇观,追想前游今不若。

虺尵我马废鞭策,料与此山缘分薄。

横发平生雄壮心,万里逍遥趁鹏鹗。

形式: 古风

题宜兴陈警之画

君家画舫如画阁,日载笙歌呼客游。

太湖风波不可渡,停桡洗盏淩沧洲。

水心落花烂五色,云头芙蓉攒万虬。

晴空滉漾走白日,烟峦髣髴迷琼楼。

陶朱鲁望已仙去,夫差勾践空荒丘。

古今乐事复我辈,湖山不管兴亡愁。

醉乘鳌背上九汉,一粟下?三吴洲。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题扇

赤龙行空鞭不去,玉楼美人汗香注。

摇摇白羽荡轻罗,手中笑把珊瑚树。

树排十二金缕衣,月中木犀花乱飞。

秋风有情不忍弃,目送大火流天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