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渺渺鱼天,重重烟树。乱峰遮断来时路。

新簧每忆上林莺,长风谁障东风虎。

邛杖扶将,邮筒寄与。殷勤解劝流人住。

桐花开落四清明,高楼画角层城暮。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鉴赏

这首《踏莎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静谧悠远的画面。开篇“渺渺鱼天,重重烟树”,运用了象征手法,鱼天喻指广阔无垠的天空,烟树则描绘出一片迷蒙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接着,“乱峰遮断来时路”一句,既写出了山峦起伏的壮丽景色,也隐含着前路迷茫、归途难寻的寓意。

“新簧每忆上林莺,长风谁障东风虎。”这两句通过对比和拟人手法,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与内心情感巧妙融合。上林莺的欢快鸣叫与长风、东风虎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现实中的束缚与挑战。

“邛杖扶将,邮筒寄与。”邛杖是古代的一种拐杖,这里借以表达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与关怀,通过邮筒寄送书信,传递深情厚意。这一细节体现了人与人之间超越时空的情感联系。

“殷勤解劝流人住。”这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漂泊者的深切同情与挽留之意,希望他们能在此地停留,享受这份宁静与和谐。

最后,“桐花开落四清明,高楼画角层城暮。”以桐花的开落象征时间的流逝,高楼画角则描绘出城市夜晚的景象,整个画面既有季节更迭的自然之美,也有岁月流转的人间烟火。全诗在这样的意境中结束,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

整体而言,《踏莎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魅力的佳作。

收录诗词(258)

陈匪石(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定风波

珠箔犹遮隔雨灯。园禽新变断肠声。

西北高楼临大道。风到。琵琶胡语最分明。

独倚熏笼温绮绪。无据。外边寒暖梦中经。

手织回文云锦字。心事。后期还许慰平生。

形式: 词牌: 定风波

过涧歇近.岷江舟中,和屯田

西楚。挂片席、春晚柳绵飞空,水急滩声疑雨。

慰愁旅。万一婵媛佩玦,凤吹临前浦。

旷望久、渺渺微波未通语。

往事重省,万里乘风破浪去。

海山天迥,经旬变寒暑。

何似江头,夕照光中,坎侯歌罢,自有待月留云处。

形式: 词牌: 过涧歇

蓦山溪.双十闻捷

隔城箫鼓,喧破愁霏晚。

卅载话前游,拥黄鹤、玉梯天半。

河山两戒,休作画图看。

曾几夕、月华清,留照金樽满。

好风吹送,帆影随湘转。

千里指江陵,浪花中、峡云初展。

青春白首,有梦早还乡,佳丽地,涴尘腥、灯火谁家院。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临江仙.次韵答孤桐

弹罢朱弦歌白苎,阑干十二闲凭。

层云隐隐荡胸生。岚浮空翠合,霜肃老秋横。

江燕湘鸿开倦眼,照天寒燧休惊。

西山晚色卜阴晴。楼台金碧影,新月吐微明。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