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诗人卢宁在明代游历至梓州东寺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梓州东寺涪江外,驻马先题大字碑”开篇即点明地点与行动,诗人骑马至涪江之外的东寺,首先便在碑上题下大字,展现了其文人风范与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接着,“花木阵阳諠翡翠,亭台临水跃罘罳”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寺内景致。阳光照耀下的花木仿佛翡翠般熠熠生辉,亭台楼阁倒映在水中,增添了几分生动与灵气。这里的“諠”字,形象地表现了花木在阳光下生机勃勃的状态。
“塔酣灵露生朱草,鹤恋昙云复故枝”则进一步展示了寺庙的静谧与自然之美。塔身被灵露滋润,生长着红色的小草,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而白鹤似乎眷恋着云雾缭绕的天空,又回到了它们熟悉的树枝上栖息,营造出一种和谐共生的意境。
最后,“太守散衙无一事,不妨拂石辄盟诗”两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作为太守,在处理完公务后,他选择在寺中散步,拂去石上的尘埃,即兴赋诗,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文学创作的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感与欣赏,同时也体现了其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