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的《种竹》。诗中描绘了诗人亲手种植竹子的过程与对竹子生长环境的细致观察,以及对竹子在秋天鸣响时的期待之情。
首句“种竹复种竹,屋西还屋东”,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不辞辛劳,反复在屋西和屋东种植竹子的情景,体现了他对竹子的喜爱与执着。接着,“都城十日雨,长夏一林风”两句,通过对比都城连续十日的雨水与夏季林间的一阵清风,营造出竹子生长所需的湿润与凉爽环境,同时也暗示了竹子在自然环境中坚韧生长的形象。
“宿土得馀润,团阴分小丛”则进一步描述了竹子在经过雨水滋润后的生长状态,以及它们在团聚的阴影下形成的小丛景象,表现了竹子之间的紧密联系与和谐共生。
最后,“高秋想鸣佩,侧耳向晴空”表达了诗人对竹子在秋季鸣响时的期待,以及他倾听竹叶在晴空中轻轻摇曳的声音,体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竹为载体,不仅赞美了竹子的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展现了其深邃的哲学思考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