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咸通昏主如桀纣,青龙英君翻不如。
关雎螽斯浑未识,鹊巢那得不鸠居。
这首诗以历史典故为背景,批评了咸通时期昏庸的君主比不上明帝时期的清明。"咸通昏主如桀纣"一句,将咸通时期的君主比作夏桀与商纣,暗示其暴政无道。"青龙英君翻不如"则强调了明帝的贤明,与之前的昏主形成鲜明对比。
"关雎螽斯浑未识"引用《诗经》中的典故,"关雎"象征着美好的爱情,"螽斯"则寓意子孙繁多,诗人借此暗指咸通君主对治国之道和百姓福祉的无知。"鹊巢那得不鸠居"进一步比喻,指出在明君的治理下,连鸟儿都知道安居其位,反衬出咸通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咏史的方式,寓言性地批评了前朝的昏乱,赞扬了明帝的英明,表达了对贤明政治的向往。陈普作为宋末元初的诗人,其作品常常具有鲜明的历史批判意识。
不详
大和空国逐浮虚,曾为苍生一扫除。
历数未容奸宄得,收曹卷马二中书。
柳谷川西示讨曹,摩波井底见芳髦。
藩垣屏翰无方尺,何用凌霄百丈高。
千里无烟已十年,一朝许洛翠秧田。
乾坤渠肯容曹操,聊为苍生解倒悬。
崎岖放虎事方新,喜怒平生便见真。
谁是孔明西道主,敢将东客罪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