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

羚羊峡暗秋月高,紫云一片沈江皋。

欲散不散能坚牢,风纹水纹相周遭。

穷渊蕴结而甄陶,石工下缒斤斧操。

诛求窟穴驱鲸鳌,羊肝鲜割微腥臊。

拊不留手濡其膏,白叶芭蕉青葡萄。

中有浮动千溪毛,纱帷画静松风颾。

琉璃匣底鸣嘈嘈,夜郎之波牂牁涛。

百川砥柱归宣毫,赓金石声宁非豪。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黄任以细腻的笔触赞美端砚的名作《端砚》。首句“羚羊峡暗秋月高”以壮丽的自然景象开篇,暗示端砚制作的背景和环境。接下来,“紫云一片沈江皋”形象地描绘了砚材的质地,如同紫色云彩沉入江边的高地。

“欲散不散能坚牢”赞美砚台的稳固与持久,暗示其质地坚硬。诗人通过“风纹水纹相周遭”进一步描绘砚面的纹理之美,犹如风和水的自然图案交织其中。接着,他将砚材比作深潭中的宝物,经过精心开采和雕琢,“石工下缒斤斧操”,展现出制砚工艺的艰辛与精细。

“诛求窟穴驱鲸鳌”运用夸张手法,形容开采过程的艰难,而“羊肝鲜割微腥臊”则暗示砚材的珍贵。诗人通过“拊不留手濡其膏”描绘砚台的光滑和细腻,以及“白叶芭蕉青葡萄”的色彩对比,增添了视觉美感。

“中有浮动千溪毛”形容砚池的墨色如溪流般流动,而“纱帷画静松风颾”则以轻盈的松风比喻墨香四溢。最后,“琉璃匣底鸣嘈嘈”和“夜郎之波牂牁涛”借喻砚台的声音,犹如夜郎之地的波涛,增添了神秘感。

整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比喻,赞美了端砚的质地、工艺和艺术价值,展现了作者对端砚的深深敬仰和对其制作技艺的赞叹,体现了清诗的雅致与豪放。

收录诗词(50)

黄任(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宿羚羊峡

冯夷幽宫鸣鼓钟,老蛟吟啸吹逢逢。

十洲彻夕击竽籁,一气呼吸千万峰。

风号水戛声不了,后声飘压前声小。

霎飒蓬窗雨又敲,竹鸡啼破春山晓。

形式: 古风

暑雨后坐月

雨洗月逾洁,气寒光转幽。

露萤不自夜,风树已先秋。

烹茗籁遥起,拂琴泉暗流。

清宵形对影,身世两虚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立秋(其一)

一夕得秋气,商声飒几回。

西风不可触,千籁万山来。

百感起遥集,流年惊暗催。

井梧何太急,飞叶上平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立秋(其二)

几阵疏疏雨,残荷尚发香。

秋衫天与健,午榻竹先凉。

露洗明河白,云衔落日黄。

萧斋一蝉噪,光景似林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