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策杖扣禅坊,空山草木长。
殿荒人晒席,僧去佛无香。
榆树苔衣绿,松花粉穗黄。
兹行无伴侣,独自绕修廊。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客独自前往李山寺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寺庙情况的细腻描写,表达了禅意与孤寂之美。诗人以精妙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幽静的山中寺院图。
首句“策杖扣禅坊”即设定了场景,游客手持杖棍轻敲寺门,显得庄重而又不欲打扰。紧接着,“空山草木长”则描绘出一个荒凉但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这里的“空山”并非无人,而是寂静无声。
中间两句“殿荒人晒席,僧去佛无香”表明寺院已久无人管理,殿堂破败,连供奉佛像的香火也无,从而反映出一派清净与空寂。这里的人物活动已经消失,只剩下岁月留下的痕迹。
“榆树苔衣绿,松花粉穗黄”则是对寺院周围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榆树和苔藓交织在一起呈现出深绿色,而松花则如同粉红色的穗子,生动传神。
末句“兹行无伴侣,独自绕修廊”表达了诗人孤独行走,没有同伴,只能自己绕着寺院的回廊漫步。这不仅描绘出了景象,也流露出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彷佛在寻找某种精神上的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建筑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人文氛围的刻画,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意境。
不详
欲言非一事,晓夕待君来。
吟屋新装办,闲门未敢开。
春光归巷陌,山色入楼台。
犹有梅花在,相期把酒杯。
五百年前吾祖宅,云孙从昔未曾经。
山藏古寺窗连碧,水绕平田稻正青。
台染夜云微带润,剑涵秋水尚馀腥。
僧堂借得羊毛笔,自蘸寒泉写石屏。
荒村日已黄,小泊近横塘。
昨夜一番雨,今宵满意凉。
湿沙藏蚓唱,风柳卸萤光。
隔浦谁家住,吹来荷叶香。
解作漫天雪,终成满地灰。
行空无挂碍,入幕任徘徊。
巧趁蜂须去,轻随燕翼来。
颠狂浑不定,飞舞过楼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