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利涉寺的生活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周围自然环境的清幽与静谧,以及居住者内心的平和与对知识的追求。
首句“云水上方居,迢迢百尺馀”点明了寺庙的位置,位于云水之间,高耸入云,远离尘嚣,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接着,“水光摇几席,岚翠彻窗疏”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水波轻轻摇动,映照在几案之上,山岚的翠绿透过稀疏的窗户,将自然之美与室内空间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意境。
“鹤树追前佛,隆中问结庐”则进一步展示了居住者的内心世界。鹤树象征着高洁与长寿,前佛可能是指对佛教的向往或对先贤的追慕;隆中问结庐,则借用诸葛亮在隆中隐居的故事,表达了居住者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知识、智慧的追求。这两句不仅体现了居住者的精神追求,也暗示了他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最后,“已知禅寂意,仍得揣摩书”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禅寂意指的是通过禅修达到内心的平静与解脱,而“仍得揣摩书”则表明即使在如此宁静的环境中,居住者仍然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体现了他在追求精神境界的同时,也不忘自我提升与学习。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隐士在利涉寺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以及居住者在追求精神与知识上的双重境界,充满了深邃的哲思与情感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