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读书山用陶诗露凄暄风息气清天旷明为韵赋十诗(其五)

我在正大初,作吏淅江边。

山城官事少,日放淅江船。

菊潭秋花满,紫稻酿寒泉。

甘腴入小苦,幽光出清妍。

归路踏明月,醉袖风翩翩。

父老遮我留,谓我欲登仙。

一别半山亭,回头馀十年。

江山不可越,目断西南天。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元好问在金末元初时期,于浙江边为官时的生活情景与心境。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我在正大初,作吏淅江边”点明了时间地点,诗人初任官职,身处浙江之畔。接着“山城官事少,日放淅江船”描述了山城宁静,官务清闲,每日可见船只在江上航行的景象,透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菊潭秋花满,紫稻酿寒泉”两句,诗人以秋天满溢的菊花和用寒泉水酿造的紫色稻米酒,展现了季节之美和生活之乐。这里运用了视觉和味觉的双重描绘,使画面更加生动丰富。

“甘腴入小苦,幽光出清妍”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甘甜与苦涩并存,幽静与美丽共现,体现了人生的复杂与美好。

“归路踏明月,醉袖风翩翩”描绘了诗人归途中的景象,明月当空,醉意朦胧,风中衣袖飘扬,营造了一种浪漫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父老遮我留,谓我欲登仙”一句,父老乡亲拦住诗人,认为他想要成仙,这既是对诗人高尚品格的赞美,也流露出对诗人离去的不舍之情。

“一别半山亭,回头馀十年”表达了诗人与山亭分别后,转眼已过十年的感慨,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深厚交织在一起。

最后,“江山不可越,目断西南天”则是诗人对眼前江山美景的无限眷恋,以及对未来的遥望与期待,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时间与情感的独特感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元好问诗歌创作中的佳作。

收录诗词(853)

元好问(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九日读书山用陶诗露凄暄风息气清天旷明为韵赋十诗(其六)

吾山一何高,清凉屹相望。

龙头出白塔,佛屋压青嶂。

云光见秋半,旭日发豪相。

峨峨宝楼阁,金界俨龙象。

乡曲二十年,香火阙瞻向。

金花香绵芊,梦想云雨上。

福田行欲近,重为诗酒障。

终当陟层巅,放眼天宇旷。

形式: 古风

梨花海棠二首(其一)

梨花如静女,寂寞出春暮。

春工惜天真,玉颊洗风露。

素月淡相映,萧然见风度。

恨无尘外人,为续雪香句。

孤芳忌太洁,莫遣凡卉妒。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梨花海棠二首(其二)

妍花红粉妆,意态工媚妩。

窈窕春风前,霞衣欲轻举。

金盘渺华屋,国艳徒自许。

依依如有意,脉脉不得语。

诗人太冷落,愁绝残春雨。

形式: 古风

题张左丞家范宽秋山横幅

层崖閟长阴,细径缘绝巘。

梯云阑干峻,廓廓清眺展。

斜阳半天赤,飞鸟大江远。

清霜张秋气,草树生意剪。

风雪斫坚敌,旗旆纷仆偃。

峥嵘峰峦出,莽苍林薄晚。

盘盘范家笔,老怀寄高蹇。

经营入惨淡,得处乃萧散。

嵩丘动归兴,突兀青在眼。

何时卧云身,团茅遂疏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