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雪霁寄彦瞻

西湖漫天三日雪,上下一色迷空虚。

曾峦沓嶂杳难辨,彷佛楼观疑有无。

饥雏乳兽失所食,飞走阡陌空号呼。

中园却羡啄木鸟,利觜自解谋朝晡。

晓来钟鼓报新霁,天半稍稍分浮图。

试凭高楼肆远目,千里颠倒罗琼琚。

逡巡夜月出海角,光彩猛射来城隅。

方壶圆峤只在眼,绰约恍晤神仙居。

咄哉浩景似欺压,谓我不足为传模。

风流江左杜从事,气格豪赡凌相如。

安得飘飖跨鸾鹄,手持栗尾来为书。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西湖雪霁寄彦瞻》由宋代诗人释道潜所作,描绘了西湖雪后初晴的壮丽景象,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与向往。

首句“西湖漫天三日雪”,开篇即以“漫天”二字渲染出大雪覆盖整个西湖的壮观景象,接着“上下一色迷空虚”一句,进一步强调了雪后西湖的洁白与广阔,仿佛天地间只剩一片纯净的白,令人感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空灵之美。

“曾峦沓嶂杳难辨,彷佛楼观疑有无”两句,通过对比雪后山峦与楼阁的模糊不清,表现了雪景的朦胧美,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某种逃避与向往。

“饥雏乳兽失所食,飞走阡陌空号呼”描绘了雪后动物们的困苦情景,通过这一细节,诗人表达了对生灵之苦的关注,也暗含了对人类社会不公的隐喻。

“中园却羡啄木鸟,利觜自解谋朝晡”一句,诗人以啄木鸟的生存智慧反衬出人类的困境,表达了对自然界的羡慕与向往。

“晓来钟鼓报新霁,天半稍稍分浮图”写出了雪后初晴的景象,钟鼓声宣告着天气的好转,天空中的浮屠(佛塔)渐渐显现,象征着希望与光明的到来。

“试凭高楼肆远目,千里颠倒罗琼琚”则展现了诗人站在高处,放眼望去,千里江山如同珠宝般排列,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与欣赏。

“逡巡夜月出海角,光彩猛射来城隅”描绘了夜晚月亮从海角升起,其光芒直射城市一角的景象,充满了神秘与浪漫。

“方壶圆峤只在眼,绰约恍晤神仙居”将方壶(传说中的仙岛)和圆峤(圆形的岛屿)置于眼前,仿佛与神仙相遇,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与追求。

“咄哉浩景似欺压,谓我不足为传模”一句,诗人感叹于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似乎在压迫人,但又认为自己不足以为这样的美景留下传世之作,流露出对艺术创作的谦逊态度。

“风流江左杜从事,气格豪赡凌相如”提到东晋时期的文学家杜从事和汉代的文学家司马相如,以此类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文采的自信与对古代文学大家的敬仰。

“安得飘飖跨鸾鹄,手持栗尾来为书”最后,诗人表达了想要像仙鹤一样自由飞翔,手持毛笔书写美好世界的愿望,体现了他对自由与艺术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西湖雪后美景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595)

释道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彦瞻舟次三墩见寄

雪消幽港涨漪涟,草际晴丝罥细烟。

避桨轻鸥翻点点,亚墙脩竹静娟娟。

风流远继东山后,诗句高凌北斗边。

何日去寻阳羡路,相携青嶂弄云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彦瞻樊良道中

几日官河冻不流,朝来微暖始通舟。

江梅破蕊香犹浅,汀草埋沙绿未浮。

脩网横川鱼乍集,晴云开野雪初收。

探珠既已从骊颔,何用区区入海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寄张明甫朝奉

昔公令吾乡,绿发气方壮。

鸣弦坐高堂,百里肃清旷。

良辰骋遨嬉,茧足履青嶂。

当时陪杖屦,笑语相颉颃。

论文希邺都,乐事敦可尚。

铜章既云解,余亦航海上。

悠悠亘六载,天角空相望。

朅来石头城,邂逅慰离怆。

携手雨花台,俛仰得超放。

瓶盂徙京口,冉冉抱微恙。

扁舟乱江来,起我神益王。

浮云共平生,飘忽无定向。

去年客梁园,尘土纷冗长。

狙猿失林木,憔悴无优况。

独有青桂枝,冰雪不凋丧。

惠然肯过从,香积仍接饷。

秋风迫南还,危帆高且张。

落日通津门,转盼增惋怅。

寝寐见高标,幽魂惊夜帐。

相忘同海鱼,千里各云浪。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探梅

问讯风篁岭下梅,疏枝冷蕊未全开。

繁英待得浑如雪,霜晓无人我独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