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应天寺

何事诗家称剪裁,跨虚相继有楼台。

水涵春碧雨初霁,山露晓青云半开。

宝塔礼终僧室静,粉墙题罢使车回。

此时欲结香莲社,祇为陶潜醉不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为何诗人赞誉如剪裁,空中楼阁接连排开。
春雨洗过,水面映着碧绿,山色在晨曦中半遮半掩。
僧人礼佛后,寺内宁静,墙壁上题字后,使者车驾返回。
此刻想组建一个香莲社,只因陶潜沉醉不来做客来。

注释

诗家:指诗人。
跨虚:形容楼阁凌空。
宝塔:佛教建筑,常用于僧人修行。
香莲社:可能指文学或艺术社团,以莲花为象征。
陶潜:东晋诗人,以饮酒、归隐著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寺庙图景。开篇“何事诗家称剪裁,跨虚相继有楼台”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艺术与建筑美的赞美之情,以及对连绵不断的楼台景观的描摹。

接下来的“水涵春碧雨初霁,山露晓青云半开”四字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春日雨后山川清新的画面。这里,“水涵春碧”形象地表现了水的清澈与春意的盎然,而“雨初霁”则是对雨过天青景象的细腻刻画。“山露晓青云半开”中的“山露”描绘了山间晨露的晶莹,“云半开”则营造出一幅天地交辉、云端若隐若现的意境。

第三句“宝塔礼终僧室静,粉墙题罢使车回”通过对寺庙中结束的仪式和僧侣安静的生活场景,以及诗人在粉墙上题字后离去的情形,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禅意。

最后,“此时欲结香莲社,祇为陶潜醉不来”表明了诗人想要结成一个以品味高雅为宗旨的文人团体,但因为陶渊明(陶潜)的不在而感到遗憾。这里的“香莲社”象征着一种清幽脱俗的文化追求,而“祇为陶潜醉不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陶渊明那种超然物外、醉心于自然之美的生活态度的向往和敬佩。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寺庙景观和僧侣生活的细腻描写,以及对文人团体的憧憬,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佛法之静以及文学之雅的深刻情感与理想追求。

收录诗词(1)

王昌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高房山夜山图

高侯妙笔生夜光,李侯正倚斗牛旁。

凄凉看尽吴山月,玉镜台前翠凤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游宝林寺

玄度存遗迹,玄英有旧诗。

城中独高处,雪后最佳时。

拂壁书行纪,逢僧问故祠。

阑干频徙倚,不奈朔风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九锁山十咏(其九)石壁

天吴泣海枯,化石空山中。

陵谷历千变,倒倚蓬莱风。

铁壁立峭绝,縠波漾玲珑。

前岩寄游屧,大巧藏神功。

素屏三十丈,画手谁与同。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