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思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形式: 乐府曲辞

翻译

洛阳城东的桃花李花随风飘转,飞来飞去,不知落入了谁家?
洛阳女子有着娇艳的容颜,独坐院中,看着零落的桃李花而长声叹息。
今年我在这里看着桃花李花因凋零而颜色衰减,明年花开时节不知又有谁还能看见那繁花似锦的胜况?
已经看见了俊秀挺拔的松柏被摧残砍伐作为柴薪,又听说那桑田变成了汪洋大海。
故人现在已经不再悲叹洛阳城东凋零的桃李花了,而今人却依旧对着随风飘零的落花而伤怀。
年年岁岁繁花依旧,岁岁年年看花之人却不相同。
转告那些正值青春年华的红颜少年,应该怜悯这位已是半死之人的白头老翁。
如今他白发苍苍,真是可怜,然而他从前亦是一位风流倜傥的红颜美少年。
这白头老翁当年曾与公子王孙寻欢作乐于芳树之下,吟赏清歌妙舞于落花之前。
亦曾像东汉光禄勋马防那样以锦绣装饰池台,又如贵戚梁冀在府第楼阁中到处涂画云气神仙。
白头老翁如今一朝卧病在床,便无人理睬,往昔的三春行乐、清歌妙舞如今又到哪里去了呢?
而美人的青春娇颜同样又能保持几时?须臾之间,已是鹤发蓬乱,雪白如丝了。
只见那古往今来的歌舞之地,剩下的只有黄昏的鸟雀在空自悲啼。

注释

坐见:一作“行逢”。
松柏摧为薪:松柏被砍伐作柴薪。
《古诗十九首》:“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桑田变成海:《神仙传》:“麻姑谓王方平曰:‘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光禄:光禄勋。
用东汉马援之子马防的典故。
《后汉书·马援传》(附马防传)载:马防在汉章帝时拜光禄勋,生活很奢侈。
文锦绣:指以锦绣装饰池台中物。
文,又作“开”、或“丈”,皆误。
将军:指东汉贵戚梁冀,他曾为大将军。
《后汉书·梁冀传》载:梁冀大兴土木,建造府宅。
宛转蛾眉:本为年轻女子的面部画妆,此代指青春年华。
须臾:一会儿。
鹤发:白发。
古:一作“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洛阳城东春天桃李花落的景象,通过对比自然界的不变与人事的无常,抒发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故人的深情思念。诗中的意境是哀愁而淡远的,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态度和艺术风格。

首句“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通过描写春天果花飘零,引出全诗的主旨,同时也为下文的情感展开埋下伏笔。这里的“谁家”既是对花落无定的疑问,也蕴含了诗人对于未来的迷茫和对过去的留恋。

次句“幽闺女儿爱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则通过一个虚构的女性形象,表现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女儿对桃李花的喜爱和对其易逝的叹息,是诗人情感的一种投射。

“今岁花开君不待,明年花开复谁在。”这两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无奈。诗人通过对比现在和未来的场景,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不同命运,以及人间聚散的无常。

“故人不共洛阳东,今来空对落花风。”这里的“故人”指的是已经离去或逝去的人,而“不共洛阳东”则是说过去的美好时光和亲朋好友无法与现实中的洛阳城东重聚。诗人在落花纷飞中独自沉浸于对往昔的回忆,感受到的是空寂和孤独。

最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两句是全诗的情感高潮,也是主题的深化。这不仅是对自然界永恒与人类生命有限性的思考,更是对个人经历和情感体验的一种总结。桃李花年年如故,而人的命运却在不断变化,无法重复。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比自然界的不变与人事的无常,抒发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故人的深情思念,是一篇集感性与哲理于一体的佳作。

收录诗词(5)

贾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宋之问下山歌

良游晼晚兮月呈光,锦路逶迤兮山路长。

王孙不留兮岁将晏,嵩岩仙草兮为谁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郊庙歌辞.祭汾阴乐章.雍和

蠲我饎餴,絜我膋芗。有豆孔硕,为羞既臧。

至诚无昧,精意惟芳。神其醉止,欣欣乐康。

形式: 四言诗 押[阳]韵

御沟新柳

御苑阳和早,章沟柳色新。

托根偏近日,布叶乍迎春。

秀质方含翠,清阴欲庇人。

轻云度斜景,多露滴行尘。

袅袅堪离赠,依依独望频。

王孙如可赏,攀折在芳辰。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赋得芙蓉出水

的皪舒芳艳,红姿映绿蘋。

摇风开细浪,出沼媚清晨。

翻影初迎日,流香暗袭人。

独披千叶浅,不竞百花春。

鱼戏参差动,龟游次第新。

涉江如可采,从此免迷津。

形式: 排律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