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二十五首(其三)

士生有轻重,初非他人为。

视身真千钧,所压无不摧。

群偷让弊汉,喘走恐后时。

隆中贤少年,长啸弄锄犁。

白头左将军,敛衽喜得时。

狠石挈紫髯,老瞒受鞭笞。

艰难永安诏,委国忘其儿。

心知龙鸾人,不顾鸱鸦资。

使无三顾重,一饱起相疑。

形式: 古风

翻译

人生有贵贱之分,并非他人所定。
看待自身如同千钧重物,任何压力都能承受。
盗贼们避开这位疲惫的汉人,生怕落后于逃跑的行列。
隆中出的少年英才,手持锄犁放声长啸。
白发的左将军满心欢喜,觉得时机终于到来。
狠石牵着紫色胡须的人,老瞒遭受严厉惩罚。
在艰难时期,永安的诏令下达,他忘却了个人的私利。
他深知自己是栋梁之材,不计较那些小人的嫉妒和诋毁。
若非刘备三顾茅庐的重视,恐怕他会因不满而生疑虑。

注释

轻重:贵贱之分。
他人为:他人所定。
视身:看待自身。
千钧:极重的重量。
群偷:盗贼们。
弊汉:疲惫的汉人。
隆中:地名,诸葛亮隐居之地。
长啸:放声高歌或呼喊。
敛衽:整理衣襟,表示恭敬。
狠石:可能指某位人物。
紫髯:紫色胡须。
老瞒:曹操的字。
永安诏:刘备病逝前的遗诏。
鸱鸦:比喻小人。
三顾: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
一饱:指得到满足。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张耒的作品,名为《感遇二十五首·其三》。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身处乱世、个人轻重和国家安危深切关怀的情感。

士生有轻重,初非他人为。

这两句表明个人的命运并不由别人决定,而是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与选择。这强调了个人主体意识和自我担当。

视身真千钧,所压无不摧。

这里形象地将个人的生命比作千钧之重,暗示其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坚韧不拔、无论遭遇何种困境都能承受的精神态度。

群偷让弊汉,喘走恐后时。

诗人用“群盗”和“弊汉”来比喻那些在乱世中为非作歹之徒,他们虽然暂时逃避了法律的制裁,但内心深处仍旧担忧未来可能到来的惩罚。

隆中贤少年,长啸弄锄犁。

这里诗人提到了“隆中”,即三国时期诸葛亮在隆中种田隐居之地。诗人借此形象赞美那些有志向、有才华的青年,他们就像古代的贤人一样,不畏艰难,努力修炼自己的才能。

白头左将军,敛衽喜得时。

这两句中,“白头”指的是年老的将军,“敛衽”则是收起衣襟表示欢庆之意。诗人表达了对那些能够在晚年得到国家认可和重用而感到欣慰的老将军的赞美。

狠石挈紫髯,老瞒受鞭笞。

这里诗人通过“狠石”和“紫髯”的形象来描绘一个坚定不移、勇敢无畏的老战士。尽管他年迈体衰,但依旧在战争中承受着鞭挞。

艰难永安诏,委国忘其儿。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期盼,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国家未来深深的忧虑和担忧,虽然个人可能会被忽视,但国家的命运更是重中之重。

心知龙鸾人,不顾鸱鸦资。

诗人自信地表达了自己对于正义与邪恶的辨别能力,即便是在混乱复杂的世道中,也能识别出真正的英才和奸佞小人,决不因私情牵累而失去判断力。

使无三顾重,一饱起相疑。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之间信任与怀疑的复杂情感。即便是最亲密的人,也可能因为一些琐事而引发深刻的怀疑,展现了人际关系中的微妙与脆弱。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个人命运、国家安危以及人性复杂性的反思,展示了一种深沉、严肃且充满哲理的情感态度。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感遇二十五首(其二)

毁竹伐梧桐,意欲困凤凰。

彼虽无食息,逸气自高翔。

凤何求于人,人自欲鸣冈。

麾之亦安有,庚子鸮在堂。

昂昂青云士,忍饥而择粮。

使果腹是求,何忧无五浆。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感遇二十五首(其一)

幽居念世务,颇复窥造物。

通为一愦愦,愚智更出没。

漏天呀不补,淫雨方荡潏。

岂独无良苗,稂莠亦飘忽。

惟馀尊中物,三酌便兀兀。

此事颇有凭,时从散幽郁。

形式: 古风

慈湖中流遇大风舟危甚食时风止游灵岩寺

心悸西江浪似山,眼明僧舍一窗閒。

从今要见庐山面,画作屏风静处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摇落

摇落已可悲,况复值秋晏。

山深云物阴,所向皆惨淡。

疏枝缀陈叶,风至时一散。

坏壁昼蛩啼,衰草飞虫恋。

嗟余守穷谷,秋物已三见。

胡为久淹留,不自厌贫贱。

由来人间事,利害喜相半。

优游归隐约,富贵足忧患。

安行吾不迷,夷路坦可践。

保此顽钝姿,悠哉复谁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