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曾广钧所作,名为《汪衮甫荣宝来湘查考咨议局谭组安冯星槎曾孳元三咨议宴之天心阁同座有胡子靖监督杨皙子京卿即席口号送衮甫还京兼奉同席诸君子》的第二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与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人事更迭的深刻感悟。
首联“鏖兵建业神虽王,校战牛庄色渐锄。”以“鏖兵”、“校战”描绘战争的激烈与残酷,“神虽王”、“色渐锄”则暗示战争的最终结果是毁灭与消亡,体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与批判。
颔联“虎踞河山还夕照,龙骧事业冷平芜。”通过“虎踞”、“龙骧”这样的形象比喻,描绘出历史人物在江山上的雄姿,而“还夕照”、“冷平芜”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事业的衰败,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颈联“新篇已和萧咨议,宪草争传屈左徒。”引用了古代文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新篇”、“宪草”等词语,展现了文学创作与政治理念的交融,同时也暗含了对当代文人学者的期许与鼓励。
尾联“好借东渐学西被,故知啧室有嘉谟。”表达了诗人希望学习西方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愿望,同时也肯定了“啧室”(古代讨论学问的地方)中的智慧与策略,体现了对知识与智慧的尊重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自然、人文的描绘与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自然观与人文观,以及对时代变革的敏锐洞察与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