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丑秋暮袁山上冢作

重阴罨峰眉,微阳隐林端。

廿载失父儿,来叩劫后山。

披榛拾口磴,未至心已瘅。

茔茔此体肤,乃幸留两间。

墓门草始黄,小溪横一湾。

衰杨振悲风,白日凄以寒。

再拜复长恸,万感摧心肝。

当年慕云水,一壑无犹悭。

生儿百无成,坐任松楸残。

吾父傥长健,青山皆欢颜。

而今抚崖花,但讶泪斑斑。

浮生竟安止,掩涕听绵蛮。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秋日上山祭扫亡父陵墓的情景。"重阴罨峰眉",用浓重的阴霾比喻哀思笼罩着山峰,如同黛色眉头紧锁;"微阳隐林端",暗示着阳光透过稀疏的树林,显得格外凄凉。诗人回忆起二十年前失去父亲的痛楚,"廿载失父儿",表达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披榛拾口磴",描述了艰难的山路,"未至心已瘅",还未到达墓地,内心已充满哀伤。"茔茔此体肤",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庆幸还能活着。墓地的景象凄凉,"墓门草始黄",小溪横流,"衰杨振悲风",白日也显得寒冷。

诗人跪拜墓前,"再拜复长恸",百感交集,心如刀绞。他曾向往隐居生活,但现在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松楸荒芜,"生儿百无成,坐任松楸残",感叹人生无常。他想象如果父亲还在,定会为青山增色,而如今只有自己在崖边流泪,"吾父傥长健,青山皆欢颜"。

最后,诗人感慨人生短暂,"浮生竟安止",掩面而泣,倾听鸟鸣,"掩涕听绵蛮",以自然之音结束哀思。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的无尽感慨。

收录诗词(242)

王易(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浔阳共彭晓山话因吟潭感赠晓山

为念湘阴老居士,安心无地只逃禅。

行藏草草真成梦,云树沉沉各一天。

夜雨秋池留此夕,松风琴韵忆当年。

蓬蒿羡子能高卧,苦我犹矜泊宅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旅舍见菊

倦鸟嗟何及,哀笳不忍闻。

篱根空有泪,眼底尚如云。

节为秋霜碎,香从旧径分。

孤怀休自怨,余亦怅离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别匡庐

弦歌不掩鼓鼙声,郤曲空山念此行。

梦泊乡园三径冷,愁飞鬓角二毛生。

藏书倘幸逃秦劫,压境终忧坏鲁城。

一事且酬西笑意,万峰琼玉照窗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伯奇招避地前塘里弟追怀少坡先生

横流滚滚促归耕,乔木阴阴念故荣。

井里尚衔君子泽,乱离曾子暮年情。

斜阳巷陌成今古,华屋山邱隔死生。

常得桃源深隐意,可无清酒酹渊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