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田亘的《句(其七)》。诗中通过“少时解奏三千牍,老去犹翻十二经”这两句,描绘了一个人从年轻到年老的知识积累与学习过程。
“少时解奏三千牍”,描述的是年轻时的勤奋好学,能够理解并掌握大量的知识。这里的“三千牍”是一个夸张的说法,用来形容学习内容的丰富和繁多。在古代,牍是书写用的木片,三千牍意味着极大量的书籍或文稿,以此来象征年轻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吸收能力。
“老去犹翻十二经”,则展现了即使到了老年,依然保持着对知识的追求和学习的热情。这里的“十二经”可能指的是儒家经典中的《易经》、《书经》、《诗经》等十二部重要著作,也可能是泛指各种经典文献。这句话强调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即便是在人生的晚年,也不应停止探索和学习的脚步。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年轻时的勤奋与年老时的坚持,表达了对知识追求的赞美和对学习态度的肯定。它鼓励人们无论处于生命中的哪个阶段,都应保持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学习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