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大梅欲回雪窦路险而止口占示同行

起晓寻幽意气豪,冥冥重雾湿征袍。

天扶宝势千山拱,海助寒声万籁高。

休数兴衰两蜗角,从来忧乐一鸿毛。

了知终老林泉是,渡水穿云久亦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黎明时分我满怀探索之意,气概豪迈,浓雾沾湿了我的衣袍。
天空仿佛在护卫着我,群山环绕,海浪助威,声音如寒气般高昂。
不必细数世事的兴衰,就像蜗牛角上的斗争,微不足道;自古以来,人间忧乐皆如鸿毛般轻浮。
我深知终将老去,归隐山林才是归宿,但涉水穿云的旅程长久也会令人疲倦。

注释

起晓:黎明时分。
幽意:探索之意。
冥冥:浓重的。
征袍:衣袍。
天扶:天空仿佛护卫。
宝势:壮丽景象。
拱:环绕。
海助:海浪助威。
两蜗角:世事兴衰。
蜗角:比喻世事的微小争斗。
一鸿毛:微不足道。
终老:终将老去。
林泉:山林。
渡水穿云:涉水穿云的旅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者清晨启程时的景象与心情。"起晓寻幽意气豪"表明诗人在清晨踏上了寻觅深邃意境之路,显示出一种不畏艰险、志存高远的情怀。"冥冥重雾湿征袍"则是对旅途中浓重迷雾的描写,旅人的衣袍因而被湿透,这里既形容了自然环境,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某种模糊与迷茫。

接下来的"天扶宝势千山拱,海助寒声万籁高"则是对大自然力量的描绘,"天扶宝势"可能指的是山势连绵,如同天然的保护;"海助寒声"则可能暗示着远方海洋带来的冷风与波涛声,这两句通过对山与海的描写,表现了自然界的壮丽和诗人的敬畏之情。

"休数兴衰两蜗角,从来忧乐一鸿毛"这两句则是诗人对于生命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休数兴衰"意味着不必去计较事物的盛衰;"两蜗角"可能指的是生命的脆弱,如同蚕蛾的角一样容易破碎。而"从来忧乐一鸿毛"则是说到诗人对于世间的忧愁与快乐都看作如同轻薄的鸿毛,表达了一种超脱与豁然。

最后两句"了知终老林泉是,渡水穿云久亦劳"则是诗人的自我省察。"了知终老林泉是"意味着诗人明白自己终将老去,而归宿之地可能是一处清幽的山水之所;"渡水穿云久亦劳"则表达了即使是在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但过程也是需要付出艰辛劳作的。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自在飞花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208)

王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望秋

门对万山深,登临老病侵。

牛羊随野色,草树带秋阴。

此景聊供望,何人肯见寻。

猜鸥不用下,我自信无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梅花(其一)

孤高来处自天人,末上常先万物新。

不有大寒风气势,难开小朵玉精神。

冰溪影斗斜斜月,粉镜妆成澹澹春。

直伴东风到青子,多情不逐雪成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梅花(其二)

古称秀色若堪餐,冷艳幽香画更难。

草木尽枯风正恶,雪霜初霁月偏寒。

须知净几明窗见,不似苍山迥野看。

羌笛一声悲落尽,伤心何待百花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梦中赋秋望

阁小寒宜远,林荒晚带风。

遥山秋色外,独树雨声中。

念起三生异,心伤万境同。

此邦非我里,随意作流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