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古德遗事作渔父词八首(其二)丹霞

不怕石头行路滑,归来那爱驹儿踏,言下百骸俱拨撒。

无剩法,灵然昼夜光通达。

古寺天寒还恶发,夜将木佛齐烧杀,炙背横眠真快活。

憨抹挞,从教院主无须发。

形式: 词牌: 渔家傲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德洪所作的《述古德遗事作渔父词》系列中的第二首,题为“丹霞”。诗人以渔父的口吻,描述了对古代高僧修行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诗中,“不怕石头行路滑”象征着修行者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坚韧不拔,即使道路艰难,也能稳步前行。“归来那爱驹儿踏”可能暗指修行者回归内心,不再追求世俗的享乐,即使是马驹般的轻盈也无需留恋。“言下百骸俱拨撒”则表达了言语间的智慧能触动人心,让人顿悟解脱。

“无剩法,灵然昼夜光通达”意味着真正的佛法无边,能够照亮修行者的内心,不分昼夜。“古寺天寒还恶发”描绘出古寺环境的清冷,但即便如此,修行者依然能克服恶劣条件。“夜将木佛齐烧杀,炙背横眠真快活”看似荒诞,实则寓言般地表达出修行者超越物质束缚,享受心灵宁静的快乐。

最后两句“憨抹挞,从教院主无须发”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说修行者如此投入,连寺庙主持都因之而无暇顾及自己的头发,形象地刻画出修行者忘我投入的精神状态。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渔父的口吻,展现了古代僧人对修行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佛法的执着追求,语言质朴生动,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述古德遗事作渔父词八首(其六)亮公

讲处天花随玉麈,波心月在那能取,旁舍老师偷指注。

回头觑,虚空特地能言语。

归对学徒重自诉,从前见解都欺汝,隔岸有山横暮雨。

翻然去,千岩万壑无寻处。

形式: 词牌: 渔家傲

述古德遗事作渔父词八首(其四)香严

画饼充饥人笑汝,一庵归扫南阳坞。

击竹作声方省悟,徐回顾,本来面目无藏处。

却望沩山敷坐具,老师头角浑呈露,珍重此恩踰父母。

须荐取,堂堂密密声前句。

形式: 词牌: 渔家傲

述古德遗事作渔父词八首(其三)宝公

来往独龙冈畔路,杖头落索闲家具,后事前观如目睹。

非谶语,须知一念无今古。

长笑老萧多病苦,笑中与药皆狼虎,蜡炬一枝非嘱付。

聊戏汝,热来脱却娘生裤。

形式: 词牌: 渔家傲

述古德遗事作渔父词八首(其七)灵云

急雨颠风花信早,枝枝叶叶春俱到。

何待小桃方悟道,休迷倒,出门无限青青草。

根不覆藏尘亦扫,见精明树唯心造,试借疑情看白皂。

回头讨,灵云笑杀玄沙老。

形式: 词牌: 渔家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