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彩云归》由清代词人陈匪石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美的山林景象。词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静谧与生机。
首先,“疏钟坠响破烟霏”,钟声悠扬,打破了晨雾的宁静,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神秘的氛围。接着,“画屏开、几曲峰危”,仿佛展开了一幅画卷,几座险峻的山峰在眼前展现,透露出山林的壮丽与险峻。
“当霁天、万木如张盖”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景象,阳光洒在万木之上,如同撑起了一把把巨大的伞,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樵径引、草色侵衣”,小路蜿蜒,草色青翠,似乎能浸湿行人的衣裳,充满了自然的亲切感。
“闲中听、乱莺娇啭,每双柑自携”,在悠闲的时光里,耳边传来黄莺悦耳的鸣叫声,偶尔还能见到行人提着柑橘,增添了生活的情趣。“隐现蛎墙,遥指地胜人稀”,古老的石墙时隐时现,远处是人迹罕至的胜地,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感觉。
“何期。霜斤到处,好风光、过眼疑非。”意想不到的是,霜雪覆盖之处,竟也藏着绝美的风光,让人不禁怀疑眼前的景色是否真实。“石泉泪涌,相向呜咽,诉与斜晖。”泉水潺潺,仿佛在倾诉着自己的故事,与夕阳相互应和,增添了几分哀愁与深沉。
最后,“最不堪、空潭照影,倦鸟三匝无栖。”空荡荡的水潭映照着鸟儿的身影,疲倦的鸟儿四处寻找栖息之地,却找不到合适的落脚点,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云关外,犹有残僧月下寻诗。”在云雾缭绕的山外,还有一位僧人在月光下寻找诗句,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一份禅意与诗意。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山林之美,以及其中蕴含的自然之趣、生活之味和情感之深,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