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迹石

达摩西归古昔闻,漫疑一足蹑云根。

穷探绝顶搜遗迹,净拂苍苔见巨痕。

野寺山藏岚气合,长松风度梵音喧。

康州胜概应多览,归向金身得细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佛迹石》由元代诗人李穆所作,通过对佛迹石的描绘,展现了对佛教文化的深刻思考与赞美。诗中以“达摩西归”开篇,巧妙地将历史人物与自然景观相联系,引出对佛迹石的探寻与感慨。

首联“达摩西归古昔闻,漫疑一足蹑云根”,以达摩西行的故事为背景,表达了对佛迹石的遐想与疑问,仿佛达摩曾在此留下足迹,踏过云雾之巅。这种想象既富有诗意,又蕴含着对历史与宗教的敬畏之情。

颔联“穷探绝顶搜遗迹,净拂苍苔见巨痕”,进一步描述了诗人亲自探访佛迹石的过程,通过“穷探”、“搜寻”、“净拂”等动作,生动展现了对历史痕迹的追寻与尊重。这里的“巨痕”不仅指物理上的痕迹,也象征着对佛教精神的深刻领悟与传承。

颈联“野寺山藏岚气合,长松风度梵音喧”,转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禅意的画面。野寺隐于山中,岚气与山色融为一体,长松随风轻摇,梵音在空气中回响,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这一联不仅美化了环境,也暗示了佛教文化对于心灵净化的作用。

尾联“康州胜概应多览,归向金身得细论”,诗人表达了对康州美景的赞叹,并期待回到佛教圣地后,能更深入地探讨佛教教义。这里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流露出对宗教智慧的渴望与追求。

整体而言,《佛迹石》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不仅描绘了佛迹石的自然景观,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佛教文化的精神内涵,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与宗教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2)

李穆(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樵云五景诗(其一)悠然佳趣

迹远尘嚣地更偏,心游物外兴悠然。

夕阳欲下鸟飞尽,喜有南山在目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樵云五景诗(其二)翠暖长春

乱山深处结茅亭,暖日烟霞锁翠屏。

松下茯苓秋可斸,投簪从此老岩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樵云五景诗(其三)翠微清晓

轻岚作雾曙光微,翠湿高松露未晞。

天畔倚栏人乍起,一声山鸟近檐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樵云五景诗(其四)枕流琼响

桥下泠泠漱玉鸣,出山不似在山清。

有人高枕云根卧,何必沧浪在濯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