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九华山

九华非人境,闻誉不相识。

南浮大江波,始见苍翠色。

是时雨初霁,积霭尚融液。

九峰若惊龙,并跃云外碧。

森然耸牙角,未谓真是石。

问名审其实,欢喜惬所适。

恢奇一何甚,远想始开辟。

造化竞淫巧,斧斤恣彫刻。

不然何其功,不与嵩华敌。

我行宇宙间,若此曾未觌。

中国名山川,几何亢斯迹。

徘徊不能去,尘土愧行役。

平生乐间旷,时俗况迫阨。

谁为隐君子,携手宅岩隙。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九华山的向往与赞美之情。开篇“九华非人境,闻誉不相识”表达了九华山远离尘嚣的独特魅力,即使闻名也难以真正理解其绝世之美。接着“南浮大江波,始见苍翠色”,生动地描绘了从长江上远眺九华山时,那抹苍翠的神秘色彩。

“是时雨初霁,积霭尚融液。九峰若惊龙,并跃云外碧。”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后山色的清新与灵动,仿佛九座山峰如同腾跃的巨龙,跃出云层,展现出碧绿的身姿。接下来“森然耸牙角,未谓真是石”,则以拟人的手法,形容山峰的峻峭与险峻,让人不禁赞叹其形态之奇。

“问名审其实,欢喜惬所适。”表达了诗人对九华山真实面貌的惊喜与满足,而“恢奇一何甚,远想始开辟。”则进一步赞美了九华山的壮丽与古老,仿佛自天地开辟之初便已存在。

“造化竞淫巧,斧斤恣彫刻。”诗人感慨于大自然与人类的共同雕琢,使得九华山更加不凡。“不然何其功,不与嵩华敌。”对比其他名山,强调九华山的独特与卓越。

最后,“我行宇宙间,若此曾未觌。”表达了诗人对九华山的首次遇见,如同在宇宙间寻得一处未曾见过的奇迹。“中国名山川,几何亢斯迹。”则感叹中国众多名山中,能与九华山媲美的又有几处?

“徘徊不能去,尘土愧行役。”诗人被九华山的美景所吸引,不愿离去,但又感念于旅途的劳顿。“平生乐间旷,时俗况迫阨。”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束缚的无奈。“谁为隐君子,携手宅岩隙。”则以隐士自比,渴望与九华山共存,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九华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山川的壮美,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反思。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陈郎中竹园

苍竿十馀亩,岁晚色更好。

诘曲逗远村,深沈象晴岛。

鸣禽自相应,风叶不待扫。

何事主人心,白头三署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浮云

高云乘飙风,泱漭纵所适。

大哉九霄阔,俾尔万里客。

岂无一掬润,浩荡洗南国。

应龙潜冀州,回首空眇默。

形式: 古风

题度支厅事许道宁画松石呈彦猷邻几直孺

长松森无依,苍石俨相对。

自然山林气,若出天壤外。

许生笔妙绝,今世殊少辈。

发挥得意表,潇洒与神会。

炎热五月交,尘土九衢内。

微风度窗来,左右含天籁。

下有渔樵翁,生事尤可爱。

茅茨乍隐见,畎亩更向背。

吾庐若办此,轩冕本不赖。

愿从二三子,相与驾言迈。

形式: 古风

拟阮步兵一夕复一晨

一昏复一晨,一晨复一夕。

扰扰若有为,悠悠定何役。

譬如风中叶,不自知所适。

譬如池中鱼,强自营所得。

朝乘日车出,暮与羁鸟息。

昔我发纯漆,今我发半白。

谁能邀神灵,传我云表翼。

我与从之游,览观元化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