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晴

梦回闻鹊欢,咄咄曦当昼。

缸爿云扫开,积气塞天漏。

譬诸久病痊,燥湿理相纠。

无田不为灾,我独得天厚。

此邦最低下,粉饰风俗厚。

游民一胡多,弃土每八九。

所恐黄淮冲,流离遍衰幼。

蠲赈事两难,外肪中已朽。

救荒于既荒,铤险絷鹿走。

安能饥不食,祸率起于口。

惟俭能支贫,转移一反手。

使天而雨珠,我得食诸否。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喜晴》,是清代诗人刘毓盘的作品。诗人以清晨醒来听到喜鹊的欢快叫声开始,描绘了雨后放晴的景象,云层散去,阳光照耀,仿佛久病初愈,天气由潮湿转为干燥。他感慨社会上普遍的贫困问题,指出即使在低洼之地,人们的生活也因风俗的淳朴而显得相对宽裕,但游民众多,土地荒废的现象依然严重。

诗人担忧黄河和淮河泛滥,将给百姓特别是老人和儿童带来流离失所之苦。他批评官府在救灾上的困难和内外交困,认为在灾难发生后才着手救援是危险之举,如同追捕野鹿般冒险。他强调节俭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俭朴才能应对贫困,而过度消费往往导致灾祸。

最后,诗人以疑问作结,设想如果老天真的降下珠宝般的雨水,他们是否还能有足够的能力获取食物,表达了对社会公平和资源分配的忧虑。整首诗寓言深刻,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改革的期盼。

收录诗词(4)

刘毓盘(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茅山

飞花香过山去,老树声作涛喧。

终日不闻世事,此间即是桃源。

形式: 六言诗 押[元]韵

寄吴兴刘翰怡(其一)

昔读独行传,范式陈平子。

两人未谋面,相期在生死。

今闻嘉业堂,南望翘双趾。

谓是古之人,近代宁有此。

谈史薄子元,校书嗣中垒。

嵇吕思命驾,老彭欣窃比。

朋友有神交,何嫌千万里。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寄吴兴刘翰怡(其二)

残山送夕阳,闪烁少微星。

文章报故国,耿耿守遗经。

珍此不朽业,名山发古馨。

侧闻兰台彦,编纂未杀青。

哀哉万布衣,幕僚寄伶仃。

何如元裕之,独构野史亭。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寄吴兴刘翰怡(其三)

校书复何如,秋高风扫萚。

伪体重别裁,峰矗木摇落。

编摩孝绪录,钩考渔仲略。

古者官为师,私人无著作。

汉儒重家法,硁硁循绳削。

君家五原守,申左疑铸错。

世界弛文网,墨庄凤鸣铎。

定有古先民,罗拜天禄阁。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