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琴歌

匡庐瀑布三千尺,飞入琴中如霹雳。

苏门仙者听无声,一任崩云兼裂石。

峄阳桐树尔何求,不遇箫韶返故丘。

明月从来不妄照,孤云何事亦群游。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听琴歌》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丰富的想象与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听琴时的意境与情感。

首句“匡庐瀑布三千尺,飞入琴中如霹雳”,以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为喻,形象地展现了琴声的宏大与震撼力,如同瀑布倾泻而下,又如雷鸣般响彻云霄。这里将自然界的壮丽景观与音乐艺术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气势磅礴的艺术氛围。

接着,“苏门仙者听无声,一任崩云兼裂石”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听琴的感受。苏门仙者,象征着高洁脱俗的听者,即使在如此宏大的琴声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仿佛连天上的云彩崩裂、岩石断裂的声音都听不到。这不仅表现了听者心境的纯净与超然,也暗示了琴声的感染力之强,能够触动人心深处,让人忘却外界的一切纷扰。

“峄阳桐树尔何求,不遇箫韶返故丘”则通过比喻,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失落。峄阳桐树,指的是制作古琴的优质木材,此处借以象征理想的琴材或艺术创作的完美状态。然而,如果没有遇到像《箫韶》这样的经典乐曲,即使拥有最好的材料,也无法达到真正的艺术巅峰,最终只能回归平凡的生活。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艺术追求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最后,“明月从来不妄照,孤云何事亦群游”两句,以自然现象为喻,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感悟。明月从不随意照射,孤云却为何要聚集在一起游走?这两句话寓意深远,既是对自然界现象的客观描述,也是对人生选择与命运的哲学思考。它们提醒人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轨迹与价值,不应盲目追随他人,而应坚守自我,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

综上所述,《听琴歌》不仅是一首赞美音乐艺术的诗歌,更蕴含了对自然、人生以及艺术追求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洞察力。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锦石歌为梁芝五作

匹夫守志如磐石,采山饮河聊自适。

五色文章世不怜,散作金膏和水碧。

梁芝拾得满数斗,云自铜陵大江口。

他年持献女娲来,西北天倾复何有。

形式: 古风

题伍子胥传赠友

丈夫忠孝难两立,此身一死真可惜。

雪耻当为伍子胥,归仇莫作徐元直。

鹿生于野命系庖,时危那得适乐郊。

干将大阿不自握,为人所戮非英豪。

君今何为恋儿曹,及时建钺拥旌旄。

骑虎之势不可下,负恩人是报恩者。

形式: 古风

题卫叔卿博台

昭王旧作钩梯处,武帝尝求博戏人。

羽盖云车何婀娜,花台石笋复嶙峋。

强梁自贵欲相臣,何足误之大道真。

紫芝老父曾逃汉,飞兔先生亦却秦。

紫雾濛濛绝壑里,閒持六箸对天神。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玉女峰观洗头盆作

东峰傍削一高台,玉女常乘白马来。

玉盆潜通黄河水,鬒发沐罢光徘徊。

我来日月荡精魄,飞蓬自愧无膏泽。

黄陵昔恋湘君祠,太华今怜玉女宅。

圣贤发愤诗三百,风雅洋洋多好色。

公子应知憔悴人,三闾非是荒淫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