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上有唱欧公送刘原甫辞者次日又有唱东坡三过平山堂辞者今联续唱之感怀作绝句

龙门不见鬓垂丝,莫唱平山杨柳辞。

纵使前声君忍听,后声恼杀木肠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翻译

龙门已看不见我两鬓的白发,就别再唱起那《平山堂》里的杨柳曲。
即使你勉强听前面的歌声,但后面的旋律必定会触动我这颗愁苦的心。

注释

龙门:龙门,这里可能指代仕途或功名的象征,也可能指代某地的名胜。
鬓垂丝:形容头发斑白,暗示诗人年老。
平山杨柳辞:可能是某首以平山堂和杨柳为题材的歌曲,表达离别或哀愁的情感。
木肠儿:木肠儿,形容心情愁苦到如木头般麻木,无法承受更多的情感打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表达了他对连续听到与离别和怀念相关的歌声的感触。首句“龙门不见鬓垂丝”暗示了岁月流逝,诗人已不再年轻,可能暗指友人刘原甫的离去或诗人自己的感慨。次句“莫唱平山杨柳辞”表达了对悲伤离别的歌曲的劝止,可能是希望人们不要过于沉溺于哀伤的情绪。

后两句“纵使前声君忍听,后声恼杀木肠儿”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说即使最初的歌声还能忍受,但接下来的歌声(可能更加触动心弦)却足以让人心碎,甚至让木石也为之动情。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敏感和对友人的深深牵挂。

整首诗通过音乐的感染力,展现了诗人对人事变迁和离别之苦的独特感受,以及对友人命运的关切。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旅舍朝鸡

独抱微诚人不知,山公启事定何施。

鸣鸡本候海潮信,不为金门上马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海陵社日

信美非真美,徒劳本自劳。

异乡今日社,寂寞食无糕。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豪]韵

海陵闻角

秋风入角蹙山城,更觉淮南秋思清。

惯听边威雷鼓里,梅花争发斗峥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途中遇雪二绝句(其一)

征裘不是谢庄衣,何事轻霙故故飞。

应是多情要新句,敢酬琼藻触寒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