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楼三首(其三)

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翻译

今年春天有个客人从洛阳回来,他说曾去过尚书的墓地。
看见那里的白杨树坚硬得可以做栋梁,怎能料到墓前的红粉佳人已化为尘埃。

注释

今春:今年春天。
客:旅客,这里指拜访过尚书墓的人。
洛阳:古都名,位于河南省,这里指客人来的地方。
回:返回,回来。
曾到:曾经去过。
尚书:古代官职名,这里指某位已故的大臣。
白杨:一种树木,易于生长,常用于墓地。
堪:能够,可以。
作柱:作为建筑物的支柱。
争教:怎能让,怎可使。
红粉:古代对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尚书生前的爱侣或侍妾。
不成灰:不化为尘土,比喻人去世,美貌不再。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历史与自然景观交织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之手。诗中的“今春有客洛阳回”表明了时间和空间的背景,是在春天,有位游子返回洛阳,而“曾到尚书墓上来”则指这名游子曾经拜访过历史上的尚书(官职名称)之墓。

接着,“见说白杨堪作柱”一句,通过对白杨树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界中生长着的大树,它们可能被用来制作建筑用的柱子。这里的“白杨”指的是白色的杨树,而“堪作柱”则暗示了这些大树的坚固与实用。

最后,“争教红粉不成灰”一句,通过对鲜艳的花粉(红粉)和坚不可摧的事物(不成灰)的比喻,表达了一种历史长存、坚固不朽的意象。这里的“争教”意味着竞相展示或强调,而“红粉”则可能指的是鲜艳的花瓣或者是用来装饰建筑的红色粉末材料。

整体而言,这段诗句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坚固、长存和生命力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过往历史的尊重与怀念。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翰林中送独孤二十七起居罢职出院

碧落留云住,青冥放鹤还。

银台向南路,从此到人间。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删]韵

赞崔氏夫人

拜别高堂日欲斜,红巾拭泪贵新花。

徒来生处却为客,今日随夫始是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赞崔氏夫人

亭亭独步□枝花,红脸青娥不是夸。

作将喜貌为愁貌,未惯离家往婿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赞碎金

獡头?趠人难识,瀎??䂑恼家心。

写向箧中甚敬重,要来一字一■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