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云

岭云合处小盘桓,人得敷衾马解鞍。

寒荚著天榆历历,净华浮海桂团团。

交游涣散渊明喜,吏卒萧条叔夜宽。

方丈老翁无一发,更知来不为皮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在山岭云雾缭绕的地方稍作停留,人卸下被褥马卸下鞍。
寒冷的豆荚挂满天榆清晰可见,洁净的花朵像海上的团团桂花。
交往的朋友分散各地,陶渊明为此感到欢喜;官吏和士兵稀疏,嵇康也感到心境宽广。
方丈老人已无一根头发,更加明白他的来访并非为了权贵的皮冠礼节。

注释

岭云:山岭上的云雾。
小盘桓:短暂停留。
敷衾:铺盖的被褥。
马解鞍:马匹卸下鞍具。
寒荚:寒冷季节的豆荚。
榆历历:天榆清晰可见。
净华:洁净的花朵。
桂团团:桂花聚集成团。
交游:交往的朋友。
涣散:分散。
渊明:陶渊明(东晋诗人)。
喜:欢喜。
吏卒:官吏和士兵。
萧条:稀疏、冷清。
叔夜:嵇康(三国时期名士)。
宽:心境宽广。
方丈:形容年老体衰。
老翁:老人。
无一发:形容头发全白或脱落。
皮冠:古代官员的帽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超脱尘世的愿望。

"岭云合处小盘桓,人得敷衾马解鞍。" 这两句写出了山中的安宁景色,人们在此休息,连马匹也放松了脚步,解除了鞍辔。这里的“岭云”给人以遮天蔽日之感,“小盘桓”则是山中曲折的小路。人的疲惫得以舒缓,而马的劳累也得到了一时的休息。

"寒荚著天榆历历,净华浮海桂团团。" 接下来的两句诗更深入地描绘了自然景色,“寒荚”可能指的是秋季或冬日的枣树,其果实在枝头挂着,而“榆历历”则形容其繁多。接着,"净华浮海桂团团"中,“净华”应是洁白的云朵,它们如同漂浮于海面之上的落叶,或许暗喻诗人心中的某种美好而纯净的愿景。而“桂团团”则可能指的是黄色的花朵,如同金桂,形容其繁盛且圆润。

"交游涣散渊明喜,吏卒萧条叔夜宽。" 这两句诗转向了人际关系和心境的描写。“交游涣散”表达了朋友间情谊的松散,而“渊明喜”则是对深远智慧所带来的愉悦之情。下一句,“吏卒萧条叔夜宽”中,“吏卒”可能指的是官员和士兵,而“萧条叔夜宽”则形容他们在夜晚的安详与宽裕。

"方丈老翁无一发,更知来不为皮冠。" 最后的两句诗,"方丈老翁无一发"写出了一个老人头发皆白,无一丝杂念之意象。而“更知来不为皮冠”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位的超然,不再追求那些如同皮毛一般的虚荣。

整首诗通过山中宁静的景色,自然界的美好,以及对人生智慧和超脱尘世的追求,展现了一种清新脱俗、超然物外的情怀。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忠献韩公挽辞二首(其二)

两朝身与国安危,典策哀荣此一时。

木稼尝闻达官怕,山颓果见哲人萎。

英姿爽气归图画,茂德元勋在鼎彝。

幕府少年今白发,伤心无路送灵輀。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忠献韩公挽辞二首(其一)

心期自与众人殊,骨相知非浅丈夫。

独斡斗杓环帝座,亲扶日毂上天衢。

锄耰万里山无盗,衮绣三朝国有儒。

爽气忽随秋露尽,但留陈迹在龟趺。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招丁元珍

默默不自得,纷纷何所为。

画墁聊取食,猎较且随时。

秋入江湖暗,风生草树悲。

黄花一杯酒,思与故人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招吕望之使君

潮沟东路两牛鸣,十亩漪涟一草亭。

委质山林如许国,寄怀鱼鸟欲忘形。

纷纷易变浮云白,落落谁钟老柏青。

尚有使君同好恶,想随秋水肯扬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