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栈纪行四首(其三)

栈云易为雨,朝行蒙雾露。

崖树架连桥,奔流涧石怒。

攀缘争一隙,时防马足误。

山禽鸣翠屏,幽阴众壑赴。

始知所历高,下见夜来路。

壮怀在驰驱,漫自赋《感遇》。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栈道中行走的艰难与壮美景象。首句“栈云易为雨”,点明栈道之上云雾缭绕,随时可能下雨,营造出一种险峻的氛围。接着“朝行蒙雾露”进一步描述了早晨行走在雾气中的情景,雾露弥漫,增加了行进的困难。

“崖树架连桥,奔流涧石怒”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山崖上的树木与溪流的动态之美。树木仿佛在连绵的山崖上架起桥梁,而溪流则在岩石间奔腾,激起阵阵怒涛,展现出自然界的雄伟与力量。

“攀缘争一隙,时防马足误”描绘了在如此险峻的环境中,行人和马匹都必须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慎就会发生危险。这种对安全的警惕,也反映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谨慎。

“山禽鸣翠屏,幽阴众壑赴”则通过山鸟的鸣叫和深山的幽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山鸟在翠绿的山屏中鸣叫,似乎在回应着大自然的呼唤,而众多山谷的回声,则增添了环境的神秘感。

最后,“始知所历高,下见夜来路”表达了作者在经历了艰难的旅程后,回首望去,发现自己已经走过了很长一段路程,甚至可以看到夜晚来时的路,这既是对自我成就的肯定,也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壮怀在驰驱,漫自赋《感遇》”则以作者的内心感受收尾,表达了他在面对自然挑战时的豪情壮志,以及通过创作诗歌来抒发自己对人生、自然的感悟和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栈道行进过程中的自然景观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在艰难环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36)

杨思圣(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入栈纪行四首(其四)

客子悲远道,旅途未遑安。

整装凌晨发,带雨度柴关。

滩石相舂激,云生暗峰峦。

步滑屡欹仄,衣湿何时干。

强颜慰僮仆,谈笑轻波澜。

中情默自伤,何能驾羽翰。

形式: 古风

飘风行

黄云覆天天梦梦,飘风撼地地欲动。

百丈层冰结重阴,白日无色势澒洞。

猎猎寒风杀气高,掠沙扑面利如刀。

马毛猥磔雁声苦,鱼龙冻蛰狐狸嗥。

燕南济北人蹙蹙,死者含冤生者哭。

总有乐士那可移,奋飞不及鹙与鹜。

监门入告皇心伤,诏书十道被遐荒。

可能遭此风霜岁,忍待明年春麦黄。

形式: 古风

薤露歌

波流汤汤,逝不竭兮。出日入月,景不灭兮。

人命无常,递相阅兮。

形式: 四言诗 押[屑]韵

将归操

河之水兮波洋洋,我不济兮非无梁,回车东望涕沾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