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性爱菊衙斋隙地皆种之并多栽盆盎以待花时玩赏比移官黔中犹携数种以来惟衙署近山闲庭褊小又为荒池所占余则枯竹数竿芜秽木石而已无地可艺菊也乃购瓦盆分植之惜其太少又于荒池种荷以补其缺今小叶如钱已浮水面徘徊吟望率成一章

茂叔莲花子猷竹,癖嗜由来性所独。

高致更标栗里陶,寒香惟爱东篱菊。

隐逸人对隐逸花,应知臭味相投速。

嗟余远宦廿年强,老圃依然三径荒。

移官到处求佳种,瓦缶竹篱绽晚霜。

黔中道险不可致,犹携数本来殊方。

衙斋苦嫌隙地少,小院西偏半池沼。

几竿枯竹傍短墙,数武荒渠杂红蓼。

莲香竹韵两虚无,芽分细雨及春杪。

累累盆盎列前除,也待花时媚霜晓。

况今废沼种新荷,小叶如钱已蘸波。

窗前纵少娟娟净,雨后犹看苒苒多。

香清六月及秋晚,毕竟餐英人意远。

得气之秋我与同,非关有意师肥遁。

时复小步向闲庭,四望云烟生绝巘。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孙玉庭对于莲花和竹子的喜爱,以及他在官署中种植这些隐逸之花的雅趣。他将自己比作莲花子猷和栗里陶渊明,热爱菊花的高洁品格,同时也欣赏竹子的清雅。尽管在偏远的黔中任职,仍不忘携带喜爱的花卉,哪怕条件有限,只能在狭小的衙斋和荒池边种植。诗人通过对比自己过去的生活和现在的境况,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莲香竹韵两虚无”,意味着虽然现实中的环境简陋,但诗人的心中充满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他精心照料盆栽的菊花,期待它们在霜晓时绽放,即使只有少许,也能带来心灵的慰藉。同时,他还种下荷花以弥补空间不足,看着荷叶如钱浮水,诗人感到满足和宁静。

诗人感叹,虽然身处官场,但他的心境与自然相通,不刻意追求隐逸,而是自然而然地享受这种生活。闲暇时漫步庭院,欣赏云烟缭绕的山峰,流露出他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在困境中保持的雅致情趣。

收录诗词(4)

孙玉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余甲戌冬述职旋滇丙子春量移浙江夏五复擢楚督寻入觐之任计两年中行三万余里将至楚纪以诗

晚岁频为万里行,滇黔吴越又蛮荆。

承恩半载连移节,入觐逾年两到京。

敢谓识途询老马,生惭迁木类新莺。

汉皋湘浦曾游地,此日重来倍眼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读放翁集

铁马金戈梦不成,熏炉茗碗寄余情。

苏黄以外无其匹,梁益之间老此生。

击贼未忘垂钓日,临终如唱渡河声。

长吟直与精灵接,千亿梅花坐月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九日登临江亭

登高故事畏人夸,九日天涯又水涯。

江影明边初落雁,夕阳黄处独看花。

相思兄弟难成梦,如此亭台不是家。

输与沙鸥心迹好,一汀秋色住蒹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钓台谒严子陵祠

肥遁先生志,祠堂重此州。

一星终古客,落日大江流。

帝业推铜马,闲身羡野鸥。

谁传男子在,徒枉故人求。

币乃同汤聘,竿终笑吕投。

功名轻骥足,风雨老羊裘。

痴甚贻书霸,狂哉洗耳由。

耦耕仙侣共,立传逸民牧。

我亦闻风起,因来系榜游。

苍苍迷万壑,咄咄感千秋。

大树凋名将,云台失列侯。

谶谁陈赤伏,亭已圮芜蒌。

白发看遗像,青山有故丘。

几家绵子姓,七里聚渔讴。

顽懦犹能激,孤高不可俦。

惟应竹如意,遗响答峰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