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杂咏(其二)

萝房青涧上,卒岁可盘桓。

地僻如无夏,峰多不散寒。

鸟来迎户入,花发隔溪看。

灵鹫巑岏甚,居然我自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居生活画卷。诗人以“萝房青涧上”开篇,将居住之所置于幽静的山谷之中,青翠的藤蔓与山涧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隐逸氛围。“卒岁可盘桓”,意味着一年四季,无论何时,这里都是一个适宜停留、悠然自得的地方。

接着,“地僻如无夏,峰多不散寒”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山居环境的独特之处——即使在炎热的夏季,这里也仿佛四季如春;而众多的山峰则使得寒冷不易消散,但这也恰恰为居住者提供了一个避世的清凉之所。这种自然环境的描述,不仅展现了山居生活的独特魅力,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鸟来迎户入,花发隔溪看”则进一步描绘了山居生活的日常景象。清晨,鸟儿欢快地飞来,似乎在欢迎主人的到来;而远处的花开,只能隔着溪流隐约可见,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遥远之美。这两句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灵鹫巑岏甚,居然我自安”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灵鹫的喜爱与敬仰,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在此处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安宁。整首诗通过对山居环境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真挚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55)

法杲(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山居杂咏(其三)

暮投岩下寺,路失问潺湲。

月出翻嫌树,云归不辨山。

石桥临水断,茅屋映溪关。

别有高栖者,钟声杳霭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山居杂咏(其四)

独犬吠云影,村家无四邻。

草生当断路,花发待闲人。

芳树桥边尽,春山雨后新。

野翁居自僻,不是为逃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杂诗(其一)

熟梦犹心坼,空天忽耳鸣。

媚将深傅粉,清不濯斯缨。

身口低迎世,乾坤老卖名。

投灰兼事火,来往闼婆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杂诗(其二)

流云曾不系,泛梗却淹留。

百事禽遭隼,孤居鹊让鸠。

举灯聊问影,听雨忽垂头。

所忆逃形者,何天借一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