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帝

虞帝老倦勤,荐禹为天子。

岂有复南巡,迢迢渡湘水。

至德远无象,异论纷纷起。

意疑大圣人,奸憸亦如已。

乃知中下士,何由逃谤毁。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虞舜帝年迈疲倦,推荐禹做天子。
他怎会再南巡呢,要渡过遥远的湘江。
禹的美德深远无迹,各种异议纷起。
人们怀疑他是大圣,也有人认为他狡诈阴险。
这才知道,中等或下等的人,如何能避开诽谤和诋毁。

注释

虞帝:虞舜。
荐:推荐。
禹:大禹。
南巡:帝王南巡。
迢迢:遥远。
湘水:湘江。
至德:高尚的品德。
异论:不同的意见。
大圣人:伟大的圣人。
奸憸:狡诈阴险。
中下士:中等或下等的人。
逃谤毁:避开诽谤和诋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虞帝因年迈力衰,推荐大禹继任天子一事。其中“荐禹为天子”表明了权力的传承,而“岂有复南巡,迢迢渡湘水”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不确定的探询。“至德远无象,异论纷纷起”显示了当时社会对于领导者的评价存在争议。诗人通过“意疑大圣人,奸憸亦如已”表达了自己对于伟大人物难以避免诽谤的复杂情感。

最后,“乃知中下士,何由逃谤毁”则是对普通或中等才能的人物在面对非议时所处境地的慨叹。整首诗通过虞帝荐禹一事,探讨了权力更迭、历史评价和个人名誉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社会对于英雄人物的认知与误解。这不仅展现了古代政治变动中的人心所向,也反映出了人们对于功业遗产的不同看法。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酬王安之闻罢真率会

闭关宁是率,辞疾似非真。

既处讥嘲地,谁为长厚人。

虚舟非有意,飘瓦不须嗔。

此过如何赎,清秋宴席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酬永乐刘秘校四洞诗

贫居苦湫隘,无术逃炎曦。

穿地作幽室,颇与朱夏宜。

宽者容一席,狭者分三支。

芳草植中唐,嘉卉周四垂。

讵堪接宾宴,适足供儿嬉。

自问安取法,前脩果慕谁。

非如太古民,营窟避寒威。

又非学射人,空石专致思。

又非沮漆俗,陶复习西夷。

又非楚司马,金奏相宾仪。

又非郑伯有,壑谷甘糟醨。

又非越王子,丹穴免忧危。

又非张巨和,崇岩立师资。

所慕于陵子,欲效蚓所为。

微窍足藏身,槁壤足充饥。

养生既无憾,此外安敢知。

唯祈膏泽布,歌啸乐馀滋。

岂羞泥涂贱,甘受高明嗤。

何言清尚士,善颂形声诗。

困剥固未尝,井复敢终辞。

形式: 古风

酬安之谢光兄弟见过

平时一二日,不见已相思。

况复闭关久,杳无携手期。

清谈胜妙药,高韵敌凉飔。

愧乏机云美,虚承青眼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酬尧夫招看牡丹(其二)

君家牡丹今盛开,二十四枝为一栽。

主人果然青眼待,正忙亦须偷暇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