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安希范所作的《送谭敬卿比部削籍西归》。诗中描绘了与友人谭敬卿分别的情景,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其遭遇的同情。
首联“分曹非夙契,抗疏偶同心”,点明了两人并非早年就结下深厚的友谊,而是因为共同的立场和观点而产生共鸣。这里“分曹”指各自在官场中的位置,“夙契”意为早年的交情,“抗疏”则是指直言上谏,表明两人在政治立场上有相似之处。
颔联“先后蒙严谴,相将及故林”,描述了两人因直言上谏而受到严厉的责罚,随后一同返回故乡的情景。“蒙严谴”意味着遭受重罚,“相将及故林”则暗示着在困境中相互扶持,共同回到熟悉的环境。
颈联“新知乍倾盖,岐路忽沾襟”,写出了与新认识的朋友初次相逢时的亲切感,以及分别时的不舍之情。“倾盖”原指车盖相接,比喻初识即投缘,此处形容新知之间的亲近。“岐路”指岔路,象征分别的时刻,“沾襟”则表达了离别时的泪水,体现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尾联“但使存吾道,何须叹陆沉”,表达了对朋友的鼓励和支持,希望他能坚守自己的信念和道德原则,不必为暂时的困境而感到绝望或沉沦。“存吾道”意为保持自己的正直之道,“陆沉”则出自《庄子·外物》,比喻陷入困境或沉沦,此处用以表达对朋友的关怀和期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友情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