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不寐》,是明代诗人欧主遇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深沉思考。
首句“平生忧用老,此夕老逢忧”,诗人以自述的方式,道出了自己一生都在为国事忧虑,而今到了老年,却仍遭遇新的忧愁。这种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接着,“烽烟迷帝座,戈甲指髦头”两句,描绘了战乱纷飞的景象,烽火连天,兵戈指向四方,暗示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这里的“帝座”象征着朝廷或国家的中心,而“髦头”则可能指代敌军或叛乱者,形象地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紧迫。
“吴魏争延汉,东西统附周”两句,运用历史典故,借三国时期的吴、魏争夺汉室,以及东、西两部分归附周朝的历史事件,来隐喻现实中的政治斗争与权力更迭。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历史深度,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
最后,“不须推甲子,吾志在春秋”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里引用了《春秋》这部史书的名称,意味着诗人认为历史是记录和理解时代变迁的重要工具,而他自己的志向在于通过历史的学习和研究,来指导和规划未来。这一句既体现了诗人的历史观,也流露出他对国家未来的深思熟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乱景象、引用历史典故,以及表达对历史的重视,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