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红桥二十四,明月照笙歌。
若是迷楼在,游人应更多。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夜景图。"红桥二十四",这里的“二十四”很可能是指古时某种度量单位,即一天中的某个时刻,这里暗示了一个特定的时间点——夜深人静之际。"明月照笙歌"则是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诗人被明亮的月光所吸引,他提到了“笙歌”,这是古代的一种乐器,也常用来指代音乐或歌声,这里可能是指夜空中飘浮着悠扬的歌声。
"若是迷楼在,游人应更多"这两句则是在设想一种情景,如果这里有一个迷宫或者类似的建筑,那么也许会吸引更多的人来此游览。诗人的这种假设,反映出他对这个地方独特魅力的感受和想象。
整首诗通过月光、乐声和对未知空间的探索,展现了诗人对于夜晚美景的欣赏和对幻想世界的向往。
不详
世祖至元末,举茂才,以奉亲辞。工诗。比对精切,造诣新奇。有《翠寒集》等
只尺寒流千万峰,濡声寂寂暮猿空。
卖船欲泛春潮雨,楚树吴云是尽中。
诗人不是欠生涯,野性从前懒在家。
冷眼春来元有分,看山看雪看梅花。
遥天碧荡荡,远草绿愔愔。
并作相思海,春来一样深。
暮雨娥皇庙,春风西子城。
相思行不得,更听鹧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