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寂观

一径两山合,迢迢入空青。

前横交剑流,后倚叠云屏。

平生三笑图,此日丹元庭。

双瀑隐如画,可玩不可听。

东瀑更飘洒,珠玑落青冥。

丹井久湮芜,蜕骨何由灵。

何年老鹤归,松桧语丁宁。

苦竹不肯笋,知此味甘馨。

秋深石坛冷,液液枕参横。

形式: 古风

翻译

一条小路夹在两座山间,延伸向深远的天空。
前方有交错的剑形水流,背后则是层层叠叠的云彩屏风。
一生中珍藏的三次欢笑画面,今日在此丹元庭院重现。
双瀑布如同画卷般隐藏,只能观赏不能聆听。
东边的瀑布更为飘逸,水珠如珍珠般落入青天。
那口古老的丹井已荒废,如何期待骨骼重生出灵性。
不知哪年老鹤归来,松柏间低语声声。
苦竹不愿长笋,想必深知这清静的滋味。
秋天深了,石坛上寒气逼人,参星映照枕席间。

注释

一径:小路。
两山:两座山。
空青:深远的天空。
交剑流:交错的剑形水流。
叠云屏:层层叠叠的云彩屏风。
三笑图:欢笑的画面。
丹元庭:丹元庭院。
双瀑:双瀑布。
如画:如同画卷。
可玩不可听:只能观赏不能聆听。
飘洒:飘逸。
珠玑:水珠。
青冥:青天。
丹井:古老的丹井。
湮芜:荒废。
蜕骨:骨骼重生。
老鹤归:老鹤归来。
松桧:松柏。
丁宁:低语。
苦竹:苦竹。
笋:长笋。
甘馨:清静的滋味。
石坛:石坛。
液液:寒气逼人的样子。
参横:参星映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山谷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以及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一径两山合,迢迢入空青。”开篇即以壮丽的笔触勾勒出山谷的轮廓,一条小路蜿蜒曲折地穿插在两座山之间,渐渐消失在苍穹的天际之中,给人一种无限延伸的想象。

“前横交剑流,后倚叠云屏。”此处的水如利剑般横切过山谷,而山后的云雾则宛如一道柔和的屏障,营造出一种既险峻又柔美的景致。

“平生三笑图,此日丹元庭。”诗人提及自己一生中难得的几次欢笑,都记录在心中的画卷之上,而今天,在这片丹霞般绚烂的庭院里,诗人的喜悦达到了顶峰。

“双瀑隐如画,可玩不可听。”两道瀑布像极其精美的图画一般,令人赏心悦目,但却难以用语言描述其声响,只能亲身前往感受。

接下来的几句,“东瀑更飘洒,珠玑落青冥。丹井久湮芜,蜕骨何由灵。”进一步描绘了瀑布的美丽和山中水源的神秘,水珠如同珍珠般落入深邃的天空之中,而那久被遗忘的井水和山中的古老骨骸,都似乎蕴含着超自然的灵性。

“何年老鹤归,松桧语丁宁。”诗人想象着哪一年的秋天,老鹤将会归来,在松树间低语,带来一种平静而又庄严的氛围。

最后两句,“苦竹不肯笋,知此味甘馨。秋深石坛冷,液液枕参横。”则是对山中苦竹坚韧不拔,以及诗人对这份清幽生活的享受和理解。在秋天的深处,即便是在寒冷的石坛上,那潺潺的小溪声响也能让人感到安宁,仿佛枕在参星之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在山中所获得的心灵平静。

收录诗词(37)

邓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中甫。庐陵人(今江西省吉安县永阳镇邓家村)。南宋末年爱国诗人、词作家。他与文天祥、刘辰翁是白鹭洲书院的同学

  • 字:光荐
  • 号:中斋
  • 籍贯:第一个为文天祥作传的
  • 生卒年:1232-1303

相关古诗词

题龙山钟

丰山背后钟,霜月平原定。

夜半响鲸音,隐隐天地应。

山灵鹤梦醒,独听还独咏。

萧萧蓬蒿中,收入杜陵径。

形式: 古风

鹧鸪

行不得也哥哥。

瘦妻弱子羸牸驮,天长地阔多网罗。

南音渐少北音多,肉飞不起可奈何。

行不得也哥哥。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八声甘州.寿胡存齐

笑钗符、恰正带宜男。还将寿花簪。

早风薰竹醉,松凉鹤健,午坐存庵。

三十六峰玉立,隔麈听玄谈。

何似人难老,三十才三。

闻得天边好语,第一流人物,偏重江南。

满玻璃春绿,十载爱棠甘。

青青鬓、尽堪图画,趁紫岩、年纪作枢参。

却归宴、瑶池未晚,荷日红酣。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木兰花慢.寿周耐轩府尹

步凉飔绿野,□钟鼓、□园林。

有骑竹更生,扶藜未老,歌舞棠阴。

金鞭半横玉带,烨神人、风度五云深。

大耐自应鹤骨,活人总是天心。寿蒲香晚尚堪斟。

梧竹对潇森。早问道燕城,衣裁绣衮,台筑黄金。

天瓢正消几滴,化中原、焦土作甘霖。

却伴赤松未晚,碧桃花下横琴。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