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邺中

逐鹿营营一梦惊,事随流水去无声。

黄沙日傍荒台落,绿树人穿废苑行。

遗恨分香怜晚节,胜游飞盖想高情。

我来不暇论兴废,一点西山入眼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在争夺权力的战场上,一场梦境突然惊醒,往事如流水般悄然流逝。
黄沙在荒凉的高台上缓缓落下,绿色的树木下,人们穿过废弃的园林行走。
遗憾之情如同分香,惋惜美好的时光已逝,怀念那些豪情壮游的日子。
我来不及讨论兴衰变迁,眼前只有西山的一抹亮光映入眼帘。

注释

逐鹿:比喻争夺权力或重要地位。
营营:忙碌、争夺的样子。
事随流水去无声:形容事情过去后没有留下痕迹。
黄沙:沙漠中的沙尘。
荒台:废弃的高台。
绿树:生机盎然的树木。
废苑:荒废的园林。
遗恨:遗憾、悔恨。
分香:古代习俗,分送香料以示哀思或怀念。
晚节:晚年或最后的时光。
胜游:美好的游览经历。
飞盖:疾驰的车盖,象征豪迈的出行。
高情:高尚的情操或情怀。
不暇:没有时间。
兴废:兴盛和衰败。
西山:西方的山脉,常用来象征远方或历史的沉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的历史废墟图景,通过对比现实与过去的壮丽,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时光和昔日繁华的感慨。

"逐鹿营营一梦惊,事随流水去无声。" 这两句开篇便以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历史如同过眼云烟,一场空欢喜,一切繁华如同梦幻般消散。

"黄沙日傍荒台落,绿树人穿废苑行。" 黄沙覆盖,荒台倾圮,绿树丛生于废墟之中,行人穿梭其间,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沧桑。

"遗恨分香怜晚节,胜游飞盖想高情。"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于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壮丽景象的向往之情。

"我来不暇论兴废,一点西山入眼明。" 诗人并未在此流连于对历史兴衰的长篇叙述,而是将目光聚焦于那一抹西山的风光中,寻找心灵的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时光难以挽留的无奈和哀愁。

收录诗词(673)

刘子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 字:彦冲
  • 号:屏山
  • 籍贯:建州崇安(今属福建)
  • 生卒年:huī)(1101~1147

相关古诗词

过致思新斋

酷爱鹅溪水,潺潺傍马流。

落梅寒崦静,啼鸟暮村幽。

我病今朝已,君家有酒不。

新斋最奇绝,犹得少淹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问明仲游武夷日

兀兀听凉雨,开门雪涨川。

独行枫叶底,秋兴雁行边。

老去无多事,閒知有胜缘。

何时纵仙舸,我亦愿周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伯胜文本袖诗见访辄成长句奉酬盛意

懒逐交游户昼扃,客来曳履亦逢迎。

旧知吾里多豪隽,亲识君家好弟兄。

瓜芋满畦聊卒岁,琴书一榻寄平生。

骅骝历块终千里,俗眼悠悠未可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吴公路作功德院记成同居安入山书丹

净坊疏宠自吾君,盍有丰碑载策勋。

方见隳崖砻翠琰,忽惊落笔散彤云。

言言未索西山气,噩噩新摛左氏文。

从此拱辰非厚夜,月明钟鼓九霄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