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泉廊

回回百道泉,其上三间屋。

漾影惟云霞,品声定丝竹。

却忆夏月旱,瓶罄罍亦恧。

今来弄泛光,□□清可掬。

流为太液波,潜飞任鱼鹜。

于此悟探源,一足无不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名为“沁泉廊”的独特景观。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与人文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首先,诗人以“回回百道泉”开篇,描绘了泉水之多,仿佛是大自然的馈赠,源源不断。接着,“其上三间屋”,则引入了人工建筑,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图景。

“漾影惟云霞,品声定丝竹。”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高雅,泉水的倒影如同云霞般飘逸,而水流的声音则如同丝竹之音,和谐悦耳。这种自然与艺术的融合,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之美。

“却忆夏月旱,瓶罄罍亦恧。”诗人通过回忆夏日干旱时的情景,表达了对当前环境的珍惜与感激。瓶罄罍恧,形象地描绘了缺水时的窘迫,与眼前清泉的丰盈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水的重要性。

“今来弄泛光,□□清可掬。”这里的“□□”可能是个错别字或留白,但不妨碍我们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意思。这句话描述了当下水面上泛起的光芒,以及水的清澈程度,仿佛可以伸手掬取,让人感受到水的纯净与生命力。

“流为太液波,潜飞任鱼鹜。”诗人将眼前的泉水比作太液池中的波浪,暗示了泉水的广阔与深邃。同时,也赋予了水中的生物自由飞翔的想象,展现了水世界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于此悟探源,一足无不足。”诗人在此处领悟到探寻水源的意义,认为即使只有一足,也能找到满足与快乐。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简单而纯粹的幸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沁泉廊”这一特定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生命、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一个既具象又抽象的美学世界,让读者在欣赏之余,也能获得心灵上的触动与启发。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枕峦亭

小山结构俨三嵏,俯视如临大壑灇。

著个笠亭嵂崒顶,祗疑莲朵涌珠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偶兴

埙篪兰茝自人伦,衅梗交尤叹葛巾。

蜀道易难若反掌,达夫太白总痴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杂言

虐暑薰天,不减冰寒。涸阴凝地,讵累火燃。

无受天损易,无受人益难。

口嗅不如鼻,耳视不如目。

车毂虽三围,讵可长不足。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明有所弗睹,聪有所弗听。

验显微可包,示近远可度。

多难由多易,寡信由轻诺。一日二日,厥有万几。

忧之如舜,呜呼谁欺。

形式: 古风

即事

北省春夏旱,赤地愁千里。

天恩大转旋,稍救疮痏起。

江南春夏丰,米斗数钱耳。

秋潮继以虫,谷㿜顿踊贵。

南如幸遇丰,撙节庶有恃。

昔乃不知惜,今则叹乏矣。

北如常忆旱,薄收亦胜彼。

仍嗟麦价腾,祁寒怨无已。

赈恤吾不靳,沟壑可坐视。

调剂贵有方,一一亲示指。

户口日以孳,孰不资食米。

受丰不受歉,民艰固其理。

弗辱在知足,弗殆在知止。

设退一步思,道德合深旨。

虽然言之易,所难在践履。

二酋必欲得,吾亦未免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