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枝

柳映江潭底有情,望中频遣客心惊。

巴雷隐隐千山外,更作章台走马声。

形式: 词牌: 杨柳枝

翻译

柳树倒映在江潭水底,仿佛含情脉脉,让人在远望中不时感到心惊。
远处巴雷山的声音若隐若现,又仿佛是城中的车马声在耳边回荡。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情和不舍。"柳映江潭底有情"一句通过柳树在水中的倒影,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无法忘怀的情感。"望中频遣客心惊"则描绘了诗人不断地眺望远方,送别来往的行人,内心充满了离愁和惊讶。

接下来的两句"巴雷隐隐千山外,更作章台走马声"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巴雷隐隐千山外"可能是指诗人所处之地远在千山之外,通过这样的景象增添了一种遥远和隔绝的感觉。而"更作章台走马声"则是说即便是在这样偏远的地方,诗人的思念仍旧如同古代章台上巡逻的马蹄声一般,不断地传递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李商隐擅长的婉约情怀以及深远的意境。

收录诗词(604)

李商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字:义山
  • 号:玉溪(谿)生
  • 籍贯:优美动
  • 生卒年:约813年-约858年

相关古诗词

杨柳枝

为有桥边拂面香,何曾自敢占流光。

后庭玉树承恩泽,不信年华有断肠。

形式: 词牌: 杨柳枝

杨柳枝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形式: 词牌: 杨柳枝

柳下暗记

无奈巴南柳,千条傍吹台。

更将黄映白,拟作杏花媒。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灰]韵

柳枝五首(其一)

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

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