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零二首(其一○三)

正如穷汉破衫袖,也不与万法为侣。

捺著头,掀尾举,西江吸尽铁船浮,活捉泥牛和角煮。

泼天大,些子许,君不见二月三月寒食天,桃花杏花落如雨。

一口吸尽西江水,栗棘金圈饶得底。

解道心空及第归,此去西天十万里。

形式: 偈颂

翻译

就像贫穷之人衣衫褴褛,不与世间万物结伴同行。
低头沉思,尾部抬起,仿佛能将西江水吸干,连铁船也能浮起,活捉泥塑的牛,连角一起烹煮。
如此浩渺无边,微不足道,你可曾见过二月三月寒食时节,桃花杏花纷纷如雨落下。
一口气能吞下整个西江之水,即使有棘刺和金环环绕,又能如何。
懂得内心空灵的人,即便考试及第,也要踏上遥远的西方之路,足有十万里的距离。

注释

穷汉:贫穷之人。
万法:世间万物。
捺著:低头。
掀尾:抬起尾部。
铁船:比喻沉重的事物。
泥牛:象征虚幻或无常的事物。
泼天大:形容极大。
些子许:微小,极少。
寒食天:清明节前后,天气寒冷。
桃花杏花:春天的花朵。
及第:科举考试中榜。
西天:佛教中的西方极乐世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慧远所作的偈颂,以独特的口语化表达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形象。诗人将自己比作贫穷的汉人穿着破烂的衣袖,不与世间万物有所牵连,形象地展示了内心的清净和淡泊。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夸张的手法,描述了吞吐江河的豪迈气概,暗示修行者的非凡能力和对生死的超然态度。

"捺著头,掀尾举,西江吸尽铁船浮",运用奇特的动作描绘出一种力量感,仿佛能掌控自然之力。“活捉泥牛和角煮”则象征着对烦恼和执着的降服。"泼天大,些子许",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超越常规的气魄。

后半部分,诗人以春天的桃花杏花飘落为背景,寓言般地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一口吸尽西江水”再次强化了这种超脱的意境。最后两句“解道心空及第归,此去西天十万里”,揭示了修行者已经领悟到空性,如同科举及第一般,心无所挂,直奔西方极乐世界,寓意着精神上的解脱和彼岸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体现了禅宗修行者的心境和追求。

收录诗词(312)

释慧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青原下八世,双泉郁禅师法嗣。住鼎州(今湖南常德)德山。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五。今录诗二首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六十二)

锦江巨浪连三峡,九陇峰高接五天。

中有导师口生角,眉毛落尽脚跟穿。

击得嘉州石佛眼中火出,惊回陕府铁牛鼻孔生烟。

阿呵呵,莫怨天。有利无利,不离行市。

伸手缩手,无党无偏。酽茶三五碗,意在钁头边。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三十)

十月今朝又初一,丛林正值开炉日。

打斋卖饭也寻常,残杯冷炙谁能吃。

天无门,地无壁。

葫芦棚上种冬瓜,两手扶犁水过膝。

跳金圈,吞栗棘,毡拍板对无孔笛。

屈屈,独脚山魈解双踢。

去年冬里无炭烧,今年定是无火炙。

饥时饥到眼睛黄,穷时穷至赤骨力。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六)

黄面瞿昙,虽则分疏应口。

车不横推,文殊仗剑逼佛。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七十九)

两阵交锋笑似嗔,双眉倒卓眼生筋。

溪山云月谁为侣,南北东西绝近邻。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