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罗五湖

与君初一揖,未语神先跃。

磁石受金针,大小都不却。

船头一尊酒,颇尽新知乐。

秋风吹长棘,半载成乖各。

匪伊动忍谋,苍天亦云虐。

惓惓君子心,直可高云薄。

君家在何所,巴水明西郭。

才为此身累,不得耽丘壑。

游踪遍西土,美政流南国。

五马今何之,甘棠尚如昨。

无因一出送,益我怀中恶。

男儿事蓬矢,岂可辞芒屩。

同行得良友,未足为寂寞。

中州英贤地,大雅应有作。

何时遗之音,愿附罗浮鹤。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的作品《送罗五湖》,表达的是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离别的不舍。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与君初一揖,未语神先跃”,以“一揖”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初次见面时的庄重与兴奋,未开口已感受到对方的活力与热情。接着,“磁石受金针,大小都不却”运用自然界的磁石吸引金属的特性,比喻友情的深厚与广泛,无论大小,都能紧紧相连。

“船头一尊酒,颇尽新知乐”描绘了两人相聚饮酒的场景,通过“新知乐”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和享受。然而,“秋风吹长棘,半载成乖各”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分别的不可避免,长棘象征着离别的痛苦与阻碍。

“匪伊动忍谋,苍天亦云虐”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离别的哀伤。接下来,“惓惓君子心,直可高云薄”则赞美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即使面对分离,这份情谊也能超越一切。

“君家在何所,巴水明西郭”通过询问友人的家乡,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关心。随后,“才为此身累,不得耽丘壑”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无法完全沉浸于山水之间,享受自然的宁静。

“游踪遍西土,美政流南国”赞扬了友人广泛游历,政绩卓著,为国家做出了贡献。而“五马今何之,甘棠尚如昨”则是对友人离去的感慨,即使离开,其功绩和影响依然存在。

最后,“无因一出送,益我怀中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遗憾和内心的痛苦。尽管不能亲自送别,但这份情感却更加深重。“男儿事蓬矢,岂可辞芒屩”鼓励友人勇敢前行,即使面临困难也不退缩。“同行得良友,未足为寂寞”强调了友情的力量,即使独自一人,也因为有良友相伴而不感孤独。

“中州英贤地,大雅应有作”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肯定和对其未来成就的期待。“何时遗之音,愿附罗浮鹤”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能留下美好的声音,如同罗浮山上的仙鹤一般,永远留在心中。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赞美,也有对离别的哀愁,同时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友人成就的祝福,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狱中送郭清霞兼寄李相如

轻风驱行云,中天日雷电。

霖潦在康衢,积阴曀城县。

良朋当远适,冒雨来相见。

未言先慰藉,恐我泣如霰。

拜送圜土中,握手情恋恋。

凤鸟览德辉,高飞使人羡。

雊雉集山梁,色举何其善。

嗟哉云中鹄,今作泥巢燕。

江头路几许,不获衔杯饯。

况闻故人返,万里期言宴。

如何二纪别,良晤乖一旦。

九州不盈掌,日月双丸转。

流萍合有时,鬒发将无变。

因君谢故人,努力千秋传。

形式: 古风

狱中值林叔吾生日赠之

我生长于君,为日百五十。

何期来狱门,初度亦相及。

来时秋未徂,不觉春风入。

鱼沫尚相濡,虫鸣已离蛰。

衰柳落复生,燕雏去还集。

眷言南冠士,不作岐途泣。

醉则相和歌,昏犹把书立。

吾道岂云非,高天意难执。

匪兕率柙中,皎驹孰维絷。

幸非修名累,渐尔沈忧戢。

五岳路未遥,故山芝可拾。

相期保百龄,怀哉荷蓑笠。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古意

去家三十年,昨夜梦归里。

不见旧家门,但见同乡子。

虽非久言笑,亦胜长羁旅。

谁云梦可续,愿奉千金市。

形式: 古风

赠任五陵

任君介然稀所可,客邸杜门终日坐。

三年怀剌已生毛,一旦间关劳问我。

卷中先示禽言歌,嬉笑之下痛哭多。

花下从君读终日,正名纪号皆不磨。

水走云流无定质,不尚高华务平实。

五岳真形笔底看,百家奇秘纷然失。

如君好事古有谁,九州车辙安足奇。

穆王空有八骏马,岂谓书生能得之。

三闾大夫远游者,足迹未能遍中夏。

虚无阊阖叫不开,枉用离骚继风雅。

能游能赋两足矜,半生蹑屩还担簦。

计功而食不妄取,神寒骨峻门如冰。

试与极言当世计,达变通经还审势。

如此人居草泽间,苍生岂得无凋弊。

与君交好二年来,天轰地裂奔风雷。

相逢一度一鼓掌,笑杀时无英杰才。

坐使神州沦劫灰,念之不觉心魂哀。

守持廉节止自了,天生我辈何为哉。

宁为夷吾小器匡天下,莫作西山高蹈终蒿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