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窗听雨

朝退几少閒,虚斋坐斐榻。

雨师奏其能,烦暑清六合。

尘嚣此焉浣,祈岁予心惬。

蕉窗绿荫稠,岂用文绮杂。

人鲜俗虑对,境有清景答。

潇洒靡不宜,此际兴无乏。

目谋足空濛,耳观犹飒沓。

檐溜与溪烟,远近一时纳。

问我何所营,书史堪涉猎。

不似夏初时,殷忧在眉睫。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退朝后在静谧斋室中听雨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后的清凉与宁静,以及内心由烦躁转为惬意的过程。诗中以“雨师奏其能”开篇,巧妙地将雨水的滋润比作雨师的演奏,不仅生动形象,也赋予了自然现象以生命感。接着,“烦暑清六合”一句,直接点明了雨水带来的清凉效果,使整个世界都变得清新宜人。

“尘嚣此焉浣,祈岁予心惬”则表达了诗人在这份宁静中洗涤心灵,祈求岁月安详的心愿。诗人在“蕉窗绿荫稠”的环境中,享受着与世隔绝的清静,远离世俗的纷扰,心境平和。他强调了这种环境下的纯净与和谐,认为无需过多的装饰与繁杂,简朴自足。

“人鲜俗虑对,境有清景答”,进一步阐述了在这种环境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状态。诗人似乎在说,当人们的心灵与自然环境相契合时,便能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最后,“此际兴无乏”表达了此刻的愉悦与满足感,无论从视觉、听觉还是感受上,都充满了丰富而饱满的体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在喧嚣生活中寻找心灵宁静的追求。在“檐溜与溪烟,远近一时纳”的景象中,诗人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和谐。而“问我何所营,书史堪涉猎”则透露出诗人对于知识与文化的热爱,即使在宁静的时刻,也不忘阅读与学习,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热爱。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荔支至颁赐朝臣因而有感

闽中佳实秋前到,相对年年有所思。

酬节秪供原庙荐,承恩非复寝门时。

飞来岭外炎风送,斜倚栏边揭露垂。

料得擎归旧鸳侣,几多欢喜几多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平湖雨渡(其一)

迷茫景里泛轻艭,仿佛潇湘烟雨江。

最爱倾珠看荷盖,绝胜摐玉听蕉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江]韵

平湖雨渡(其二)

炎官后阵已收炎,秋色秋声取次添。

今日许教游碧落,不须捲起水晶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盐]韵

平湖雨渡(其三)

水天上下接空澄,壶里无冰玉是冰。

若不破烟撑小艇,可人谁识米颠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