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高仲贻赠别

金碗轻抛入钓船,夜寒侵被不成眠。

近传奏疏三千牍,今见新诗十二篇。

故国音书凭过雁,江城烽火照晴天。

移舟铁瓮城边去,信与名山旧有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金色的碗轻轻投入渔船,夜晚的寒气穿透被子让人无法入睡。
近来听说他呈上了三千卷奏章,现在又创作了十二首新诗。
故乡的消息只能依靠过路的大雁传递,江城的烽火在晴空中闪烁。
我划船来到铁瓮城边,相信这是与名山有缘的际遇。

注释

金碗:形容碗的材质贵重。
抛:投掷。
钓船:停泊在河边的小船,可能用于垂钓。
夜寒:夜晚的寒冷。
侵被:穿透被子。
奏疏:臣子上奏给皇帝的文书。
三千牍:极言奏章数量多。
新诗:刚创作的诗歌。
十二篇:数量具体描述。
故国:故乡。
音书:书信。
过雁:大雁作为信使。
烽火:战争中的信号火。
晴天:明亮的天空。
移舟:划船移动。
铁瓮城:古代的坚固城池。
名山:著名的山川,常指代隐居或文化圣地。
旧有缘:过去就有的缘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卫泾的作品,名为《次韵高仲贻赠别》。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夜无法入睡,与外界交流的情形,以及对故乡书信和边关烽火的描绘。

金碗轻抛入钓船,这一句表达了诗人的生活场景,可能是在水上钓鱼,但心境并不宁静。"夜寒侵被不成眠"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安与寡寝之苦,这种寂寞可能来源于对外部世界的关注和内心的忧虑。

"近传奏疏三千牍,今见新诗十二篇"显示了诗人对于政治信息的敏感,以及文学创作上的勤奋与成果。三千牍的奏疏可能是朝廷中的重要文件,而十二篇新诗则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

"故国音书凭过雁,江城烽火照晴天"中,“故国音书”让人想象到诗人通过信件与远方的家乡保持联系,这种联系在战乱频仍的年代显得尤为珍贵。而“江城烽火照晴天”则描绘了一幅边关动荡、战争氛围浓厚的画面。

最后,"移舟铁瓮城边去,信与名山旧有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感受以及内心的向往。铁瓮城可能是诗人即将前往的地方,而“信与名山旧有缘”则暗示着诗人与某座名山之间的情感联结。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以及对外部世界的观察与内心的思考。

收录诗词(74)

卫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德茂沌中韵

沌路随江转,疏篱匝岸斜。

寄身千万里,慰眼两三家。

老矣思为圃,归欤学种瓜。

遥知荷锄倦,一酌散腰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沈氏书堂

东山风景压东吴,更筑书堂映碧梧。

詹尹诗存家有宝,齐斋记外更无图。

洗除纨裤为缃帙,扫荡膏粱入泽臞。

早晚归舟行霅上,青灯深夜听伊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挽高宗皇帝章四首(其四)

江右龙飞后,临安日晕时。

煌煌周礼乐,肃肃汉威仪。

鱼水君臣会,耕桑父子嬉。

谁欤老文学,重述中兴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挽高宗皇帝章四首(其三)

历数千龄在,讴歌四海归。

地雄元帅府,天授上皇衣。

洗甲乾坤净,投戈日月挥。

成功有如此,今古独巍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