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渡河的宁静画面,充满了淡雅的意境和生动的自然景象。
首句“隔岸疏钟动”,以“疏钟”二字点明时间已至黎明,远处寺庙的钟声轻轻响起,打破了夜晚的寂静,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这钟声仿佛是大自然的闹钟,唤醒了沉睡中的世界。
次句“平林宿鸟飞”,描绘了晨光初照时分,平旷的树林中,栖息的鸟儿开始展翅飞翔的情景。鸟儿的飞翔不仅展现了生命的活力,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生命循环,与前一句的钟声相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宁静的氛围。
第三句“夜潮随月落”,将视线转向水面,描述了潮水随着月亮的落下而退去的景象。夜潮的退去象征着夜晚的结束,同时也预示着白昼的到来。这一句通过自然现象的变化,巧妙地连接了时间的流逝,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且富有动态感。
最后一句“小艇带烟归”,则将视角聚焦于渡河的场景。在薄雾轻烟之中,小船缓缓归来,船上或许载着渡河的人们或是货物。这不仅描绘了渡河的日常活动,也通过“带烟归”三字,赋予了画面一种朦胧美和诗意,让人仿佛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湿润与清新,以及渡河人归家的温馨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清晨渡河的场景描绘得如诗如画,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又蕴含了生活的哲理与情感,是一幅动人心弦的水墨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