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漕用之二首(其二)

汉廷盐铁议交攻,有诏姑惟旧法从。

闻道岭南歌圣主,一如河北感仁宗。

向舒自是堪王佐,桑孔安知富大农。

它日公归奉清问,可无鲠论赞烹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朝廷关于盐铁政策的争论激烈,皇帝暂时采纳了旧有的法规。
听说岭南之地的人们歌颂圣明的君主,如同河北之人感念仁慈的仁宗一样。
向舒这个人自然有辅佐帝王的才能,而桑孔怎能理解他如何使农业繁荣。
将来您回归朝廷,定会带来清明的询问,是否能毫无保留地发表真知灼见,为国家政策建言献策。

注释

盐铁议:古代政府对盐铁生产和销售的管理政策讨论。
姑惟:暂且、姑且按照。
岭南:古代中国南方地区,包括现在的广东、广西等地。
河北:古代泛指黄河以北地区,这里可能特指某个特定区域。
王佐:能够辅佐君王的大臣。
大农:古代官职名,负责国家粮食和财政。
公归:您回归朝廷。
鲠论:正直的言论,不隐瞒的意见。
烹封:比喻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为国家政策制定贡献力量。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送李漕使之二首(其二)》。诗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和政治议论,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李漕使出行的祝福与期待。

"汉廷盐铁议交攻,有诏姑惟旧法从"两句,表明中央政府正在讨论关于盐铁(即盐业和冶金业)的政策,并且决定遵循以往的法律规定进行管理。这里反映了古代中国对重要资源实行专卖制度的情况。

"闻道岭南歌圣主,一如河北感仁宗"两句,提到岭南地区的人们歌颂着圣明的君主,就像河北地区的人民曾经对仁慈的皇帝有所感怀。这两句展示了人民对君主的尊崇和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圣明君主统治下的太平盛世的向往。

"向舒自是堪王佐,桑孔安知富大农"两句,意指向秀(向栖)和舒元(舒颐)都是能够辅佐国君的人才,而桑仲、孔广则懂得如何使国家富强。这几位人物在历史上都以其才能著称,诗人提及他们,是希望李漕使也能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物。

"它日公归奉清问,可无鲠论赞烹封"两句,则是诗人对李漕使的期望和祝福。意即在不久的将来,李漕使能够光明正大地回到朝廷,接受清廉无私的考察,而不是被那些爱慕虚名、善于阿谀奉承之辈所诋毁。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官场干净、公正评价的期望。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时政的关注和理解,也表达了他个人对于友人的美好祝愿,以及对理想政治环境的向往。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送李漕用之二首(其一)

斜飞庆历皇华远,捷出熙宁使指新。

但记欧公更此职,不知赵济是何人。

剡章遍及孤寒士,奋笔先诛聚敛臣。

自叹暮年衰飒甚,羡君老手独埋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杨休文

寂寞鳏翁掩县斋,吏传刺字睡惊回。

自从黄鹤仙人去,谁遣青牛道士来。

适梦羽衣良有徵,共吟石鼎愧无才。

殷勤问讯西山老,何日山中伴访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送杨彦极提刑二首(其二)

绣斧翩翩向福唐,百城敛衽避风霜。

梦回桑下初何恋,手植棠阴故未忘。

判笔有神皆可录,抄书无数即行装。

从今病叟牢扃户,莫望严公访草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杨彦极提刑二首(其一)

闽蜀相望万里遥,敢图斗垒屈魁杓。

南州处士蒙殊礼,魏府牙兵不更骄。

邦伯如今安得结,国人它日会思侨。

瓣香垂去犹精祷,果有甘霖溉旱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