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来仪青山白云图

天下几人画董元,近代独数高房山。

房山不独妙形似,辅以丹碧增其妍。

往年未识庐山面,曾向房山画中见。

高堂白日生云烟,分明坐我南康县。

大山嵯峨倚天立,倒捲银河泻空碧。

山山起伏争坡陀,海涛出没晴云多。

醉酣老眼重摩挲,此身便欲栖烟萝。

十年一梦隔云海,却向长江闻棹歌。

青山于人如旧识,满眼黄尘非故国。

羞将白发照沧浪,咫尺家山归未得。

先生旧业庐山前,丹青蚤得房山传。

还能作画远相寄,白头共赋归来篇。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童冀所作,名为《题张来仪青山白云图》。诗中对画家张来仪的山水画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通过描绘画面中的山水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感慨。

诗的开篇即点明了画家张来仪在当代画坛的地位,称其技艺之高超,不仅在于形似,更在于通过色彩(丹碧)的运用,增添了画面的美感。接着,诗人回忆起自己未曾亲见庐山真容,却在张来的画中领略到了庐山的云烟缭绕,仿佛置身其中,感受着南康县的自然风光。

随后,诗人详细描绘了画中山景的壮丽与动态:山势巍峨直插云霄,银河倒映其中,呈现出一片空灵的碧色。山峦起伏,如同海浪般变化莫测,晴空中的云彩时隐时现。诗人醉心于这幅画作,仿佛能触摸到那云烟,甚至渴望融入其中,栖息于山林之间。

然而,诗人的思绪并未停留在画面上,而是联想到现实与梦境之间的距离。十年间,他与庐山相隔云海,只能从长江边的棹歌声中遥想山水之美。尽管眼前的尘世让他感到陌生,但心中对青山的怀念依旧如故。面对沧浪之水,诗人自感白发苍苍,难以实现回归故土的愿望。

最后,诗人提到了画家张来仪的师承关系,以及他能够通过画作传递情感,使得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能感受到彼此间的深厚情谊。诗人在期待着张来仪能够寄来更多画作,共同创作出表达归乡之情的作品。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画作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同时也体现了艺术作品跨越时空的力量。

收录诗词(383)

童冀(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王生瞻云图

王郎家住越水东,读书养母越山中。

一朝荐书上藩府,捧檄又逐西征鸿。

去年将命来霅水,日日思亲春云起。

今年重到霅水头,看云思亲双泪流。

自言少小失所怙,鞠育恩深赖慈母。

母兮孝养犹有时,父兮一别终天悲。

当年兵尘暗广路,大母年高发垂素。

山中一月食无鱼,日夕临流心独苦。

跰足弗惮百里遥,六月火云天宇高。

鲜鳞深瓮贮江水,赪肩赤日行蓬蒿。

中途潦水深莫涉,咫尺苍茫失舟楫。

解衣抱瓮身与俱,瓮沉鳞跃身为鱼。

天高茫茫谁与诉,此水终年有人渡。

我闻此语心孔悲,天道幽远谅有知。

君不闻姜孝子,舍侧双鱼出江水。

又不闻王休徵,天寒解衣鱼出冰。

当时传信书太史,至今孝感人间称。

百年几人称孝子,九原有知犹不死。

古来上寿无百年,纷纷泯没谁与传。

王郎有父亦有母,母今白头称节妇。

一门孝节世所无,教子复有瞻云图。

我作歌诗徵不诬,他日太史春秋书。

形式: 古风

题望云卷

他乡见白云,故乡有慈亲。

慈亲白首隔乡县,白云日日他乡见。

云飞有时还故山,游子为客何时还。

我愿游子心,相随白云去。

莫学白云飞,只共白云住。

白云住止吾亲舍,游子晨昏居膝下。

坐令天下思亲人,归去家山看白云。

裁云作春衣,酿云作春酒。

举酒劝慈亲,愿亲千万寿。

从今相期黄发年,子母人间永相守。

形式: 古风

题江天雪景卷

海风吹涛作山立,遥天万里云一色。

天人薄暮剪飞花,半夜寒光动窗白。

山人睡起僵欲扶,摩挲醉眠犹模糊。

推窗不知人在世,拭眼一观天地初。

乾坤浑沌含太素,溟海茫茫隔烟雾。

霓旌羽盖纷相迎,咫尺蓬莱有归路。

仙人鹤发颜如童,翱翔贝阙游珠宫。

万年瑶草凌寒碧,千岁蟠桃如日红。

琼林玉树交相倚,白鹿轩腾素鸾峙。

纤云不动天无声,一色琼田三万里。

六龙海上飞金乌,鹍鸡啁哳鸣天衢。

刚风吹梦落人世,却向蓬窗看画图。

黄金未就丹砂诀,青镜萧萧满华发。

从今更约三千年,归去三山白银阙。

形式: 古风

题苏平仲咏梅花卷

我怀苏子瞻,白发谪岭南。

当时梅花有佳句,至今清气遗江潭。

江南见耳孙,气貌殊不凡。

平生不识耕与蚕,经史六艺俱沉酣。

昔年横经坐太学,壁水浩荡恩波涵。

高堂忽念垂鹤发,丹陛一夕辞朝簪。

归来结屋依苍岩,白日对客惟清谈。

我家茅屋深烟岚,门前绿树垂黄柑。

徵书一夕下岩穴,长江万里随风帆。

云根黄独如斗大,十年无梦携长镵。

读君新诗如梦觉,令我一唱叹者三。

逋仙旧居偶一过,夜雨苍苔荒石龛。

南枝久己化荆棘,缟衣无复来毵毵。

我方束书上京国,百拙自叹无一堪。

长途两脚倦行役,黄尘扑面羞青衫。

明年傥遂归田约,白首相见期无惭。

形式: 古风